《说宛,臣术》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高镣在晏子手下做官,突然被晏子辞退。晏子身边的官员觉得奇怪问晏子:“高缭为你做事己经三年,从没办过错事,你不给奖励也罢,可是还要将他辞退,似乎是过分了吧。”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但高缭呢?他在我身边足足三年,看见我的过错,都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所以我把他辞退了。” 由此可见,晏子不仅与自己下臣和睦共处,也希望听到“斧头”给“木头”的“削声”和“刨子”给“木头”的“刨声”,与“以无言待之”而感到自我感觉良好,沾沾自喜,听不得“斧声”“刨声”,把别人的合理化建议,视为“鸡蛋里挑骨头”,“有意跟自己过不去”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如果我们象晏子那样重视身边的“无声的意见”,正确使用“看见我过错,都从来不说”的人,把自己视作“弯弯曲曲的木头”,正确对待应用“墨斗”、“斧头”、“刨子”,定会置自己于群众之中,受到群众的爱戴。 “斧声”“刨声”如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令人清醒。而人无完人,其如璞玉,若想尽善尽美,尚须雕琢。这雕琢寄希望于有一面镜子,象身边的人恰恰是能够提供这面镜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