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才

发布时间:2022-01-10 00:36:49

清末,宿安魏家村出了一名秀才,名为王茂兰。王秀才虽说是一个在四外两乡有名的大财主,但是这个人多读儒家之书,心存善良之德,常常以善修身,乐善好施,远近闻名。

在旧社会,农民十有九户吃不饱穿不暖。夏末秋初,对于穷苦人家来说,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夏季的粮食断了炊,秋粮接不上顿。一天的午饭后,有一个调皮孩子光着屁股,饥饿难耐,扬着沾满泥土瘦弱的小脸望着枣树上还没红的枣儿直咽吐沫,瞅瞅四周没人,偷偷地爬上了枣子既多又好向上爬的那棵树,这正是王秀才家后道旁的那颗歪脖子枣树。王秀才午饭后没事打着饱嗝剔着牙出来遛弯下食儿。转了一圈,他从自家屋后经过准备回家时,从不远处看到一个瘦弱的光腚孩子在自家枣树上正在专注地偷青枣吃。王秀才怕孩子受到惊扰从树上掉下来,摔着,他大气不敢喘,蹑手蹑脚的倒回去,远远的绕道回家。村里的孩子偷他家的玉米,他看到后,从不叫喊,好像偷得不是他家的庄稼,与他无关似的,视而不见,就远远地走开。

封建社会的地主老财富得流油,都是剥削穷苦人的血汗,王秀才也不例外。有了钱就想着买房置地,修房子盖屋,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王秀才有一盖了一座全村唯一的二层土楼。旧社会,社会不公,贫富不均,有的被逼无奈走上了偷盗之路,拉帮结伙见粮就抢、见物就拿,这样他们不分穷人、富人长期打家劫舍,人们称之为“土匪”。有一天,有一伙土匪来魏家村抢掠时,王秀才让村民携妻带子拿着值钱的东西躲藏在他家土楼里避难,使村民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劫难。

据魏家村老人说,王秀才不但知书达理、心地善良,而且还写了一笔好字,在当地很有名气。有一天,魏家村有一姓李的人家死了人,正在办丧,请他写悬挂在二层丧棚上“天下太平”四个字。他娴熟的饱蘸笔墨,笔走蛇很快把字写好。当把四个大字悬挂在二层丧棚上后,在场的人们才发现“天下太平”四个字写成了“天下大平”。当时人们议论纷纷,“太大意了!”“作为舞文弄墨的文化人,不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丧局上管事的掌柜让年轻人赶紧把条幅摘下来,请王秀才重写。年轻人嘴里嘟囔着、懒洋洋的搬来梯子去摘条幅。王秀才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默不作声,拿来笔墨。他看到那位年轻人快要摘到横幅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王秀才把右臂一扬、手腕一抖,把蘸墨的毛笔向高悬在二层丧棚上的“大”字掷去,那支毛笔像一把利剑飞向“大”字,毛笔不偏不斜正好点到“大”字上,使“大”字瞬间变为“太”字,“天下太平”四个字显得更加苍劲有力。爬梯子的那位年轻人看到在自己的耳旁飞过一个不明物,吓得打了一个寒颤,出了一身冷汗,差点从梯子上摔下来。在场的人们惊得目瞪口呆,半晌鸦雀无声,随后人们拍手叫绝。不是王秀才没有脑、没有记性,他心想:“人们只知其一----我是个大善人;不知其二——我还有写字一绝。借着人多,让他们看看我的本事。”王秀才为了显摆显摆自己的本事,在人们面前露一手,故意把“太”的一点漏掉,写成“大”字。自此以后,王秀才声名远扬,四外两乡的人都知道魏家村有个王秀才,写毛笔字是一绝!前来求字的人络绎不绝,王秀才有求必应,从不拒绝,大多是无偿写字。

阅读更多民间故事,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故事频道。
喜欢故事,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