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10-25 12:07:51

70代初,下条村虽是古浪边远山区的一个山村,但它的知名度确相当高,不仅四邻八乡知道,而且辐射至古浪毗邻的天祝等地,其根本原因是村里有一座“榨油坊”。

由于当时并未实施包产到户,每个村里都计划一部分土地种植菜籽(小菜籽),夏天金黄色地油菜花招来成群的蜜蜂,在油菜地里嗡嗡乱飞,我们这些孩子们只要溜到菜地里,总要折一截嫩绿的油菜杆儿,剥取裹着的绿皮吃在嘴里,虽有一丝辣味但还是觉得甜甜的,秋收后队里便派人到很远的地方去榨油,用于逢年过节分给村民吃,不知何故在我的记忆里总是感觉那时的采油好香好香,只要村里哪一家人炝锅,一股浓浓的香味立刻蔓延至整个村子,屏住呼吸闭住嘴巴使劲地用鼻子吸着它的芳香味......

为了增加村集体的收入,队里研究决定建一个榨油坊,油坊坐落在生产队部的旁边,占地面积达几百平米,建油坊最大的设施就是“油樑”,它的条件不但要重而且还要直的木材,当时村里只有一个涝坝,在村中央且靠河床,涝坝西边是一大片的白杨树林,唯有四颗大大地松树挺立在旁格外显眼,一年四季松针青青,每逢冬季颗颗松塔掉落树下,跟前的村民便捡取用于烧火,其中一颗松树又粗又高,我们三个孩子手拉手才能包住它,于是队里组织社员把他放了做了油樑。油坊的建成需要配套设施,队里又买来了一台24马力的柴油机,安装了一台大大地石磨,同时还购置了两台钢磨,队里抽调了懂机器的李文章和张元两人负责,从此后下条村里白天黑夜机器隆隆,而传统的榨油程序至今记忆犹新。

收获的菜籽必须晒干后,用石磨将其磨成菜粉,放置在一个大大地蒸笼内将其蒸熟,然后用沙冰草将蒸熟的菜籽腻裹包成一个个圆形的“大饼”,其厚度约30公分,直径约一米左右,放置于油樑下一个圆形的坑内(一次放四五块),上面盖着一层厚厚地木板,这时四五个人慢慢转动一个攀满麻绳的轮盘,将油樑大头缓缓压至木板上,这时一股青黄的菜油便流入油缸里.....。

油坊的建成每个村民家里都多了一样买不到的东西--油皂,油皂的用途是用来洗手,它油腻而不粘手,常洗手后皮肤光滑细腻,所以每当夜间,看到蒸笼内出完菜籽腻后,我们这些孩子们将手伸进笼内,使劲地刮着粘贴在笼板上的腻子,揉成一个圆团拿回家里......。周围的生产队以及天祝县的西沟口等村,每年的冬季都用皮车拉上菜籽来我村榨油,而采油炸成的油饼吃起来香酥可口格外地香,那时的油饼是农家最好的食物,招待贵客能吃一顿油饼是我们最大地奢望。

只要榨油油坊的夜晚总是飘出那股让人吸不够的香味,解不了馋味,大人孩子们都知道,油坊里肯定炸油饼了,我们这些胆大的悄悄地摸进油坊的里院子,“死皮赖脸”地站在他们居住和做饭的门旁,大人们一定会给你一块或是两快油饼,我们便风卷残云咽入肚中......

从那以后村民们每逢过节,按人口都会分到一定数量的采油,那股浓浓的菜油香味儿似乎至今仍飘在村子里,也飘进了我的记忆里......

 

阅读更多励志故事,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故事频道。
喜欢故事,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