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为何叫“神行太保”

发布时间:2022-09-29 12:36:30

  人们常说,学艺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里介绍的就是戴宗青时代如何学艺,又怎样练就他自身的绝技。
  
  戴宗年轻的时候,一心想学点武艺,可就是寻不到个师傅。
  
  这天,庄上来了卖艺的爷儿俩。爹爹约有六十岁上下,儿子不过十八九岁。这爷儿俩既不是耍枪弄刀,也不是挥锤舞剑,而是玩棒,也就是耍蜡杆子。那蜡杆子约有茶盅粗细,一丈来长,浑身刮得光滑滑的。爹爹把蜡杆子卡在手里,吆喝了几声卖个关子,接着儿子就嗖嗖地舞起来了。先耍了一个“银探月”,又耍一个“风扫残云”。那可真是到家的功夫呀!“探月”时似电闪划空,“扫云”时如雷霆翻卷。只听见风响,看得见上下左右一片白光,却见不到了蜡杆子的真模样。看的人围得水泄不通,瓮儿一般,没有一个不喝采叫好的。戴宗更是目瞪口呆,心里想:我要是能有这番本领,也就中了。
  
  戴宗正这么痴痴地想着,忽听得“哗”的一声响起了巴掌——原来是一人回合耍完了。儿子喘口粗气,往场中央空地一坐,爹爹便从箱子里端出了一个箩筐,两手拱着,围着场子就转起来了。这时候,有往里掏钱的,也有放干粮的,还有往里搁戒指、首饰的。老汉正这么连连说着感谢的话绕场要着,忽觉着有人拽住了他的后衣襟。他转身一看,原来是个小伙子。小伙子朝老汉做了一揖,说道:
  
  “晚辈戴宗,一心想向老师傅学棒,你若开恩收下我这个徒弟,晚辈当千恩万谢,永世不忘!”
  
  老汉听罢,上下打量了戴宗一番,只见他眉眼儿周正,又满脸的诚垦样,便回道:
  
  “只要你不嫌,老汉便收了。”
  
  话音一落,“扑通”一声,戴宗就跪在地上了。老汉连说“使不得,使不得”,赶忙弯下身子,双手把他扶了起来。
  
  从此,卖艺的爷儿俩在戴宗家住下了。卖艺的老汉除了日夜教戴宗练杆,空里也凑成块拉拉家常,真好比一家人一般。不知不觉,过去了三个月。这三个月的功夫,戴宗白日学,夜晚练,自然也学得了不少的本领,虽然没有卖艺的爷儿俩那般纯熟,却也能耍各种名堂了。
  
  这天早晨,卖艺的老汉把戴宗叫到了跟前说:“我这一住,不觉已是三个月,这棒上十二分的功夫,你也学得了八分,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又道是‘功到自然成’。武艺高低,就看你肯不肯流汗,敢不敢吃苦,练的功夫到不到家了。”老汉说完,不顾戴宗怎样挽留,便和儿子收拾了行装,到别处卖艺去了。
  
  卖艺的爷儿俩一走,戴宗就照老汉说的练了起来。开头,他练得挺有劲儿,渐渐地呢,就觉得腻了。卖艺老汉嘱咐的话,也就慢慢忘个差不多了。
  
  这天头晌,戴宗出来东游西逛地瞎溜达,走着走着,走到集上去了。老远望见市上围着重堆人,还不时地听到喝采叫好声。戴宗走近一看,嗬!原来场中中央有个耍三节鞭的。那鞭影像一条青蛇,围着身“出出”打转。三节钢鞭,要收便收,要长就长,要短就短,“嚓”地甩出去,似蛟龙入海,“得”地收回来,如枯藤盘根。戴宗看得眼花了,心痴了,不禁想到堂堂五尺汉子,只会舞根蜡杆子,算得什么好汉?我要是能把这番使三节鞭的本领学到手也就够了!好容易等那人耍完全一回合,他急乎乎地跳到了耍鞭人跟前,“扑通”跪下,说道:
  
  “小的戴宗,一心想向老师傅学鞭,你若开恩收下我这个徒弟,小的当千恩万谢,永世不忘!”
  
  耍鞭人听罢,不由上下打量了戴宗一番,只见他五官端庄,眉眼儿不俗,又是满脸的诚恳样,便躬下身,双手把他扶起来,问到:“你真想学鞭?”
  
  “绝无半点假意。”
  
  “那好,可惜我不配做你的师傅。”耍鞭的用手一指,“你从这里往西南走九九八百一十里,就是东岳泰山。山脚下,校场前面的庄子里有一个铁匠铺,铁匠铺里有一个抡锤的老翁,只要拜他为师,学上三年五载,定使得一手强鞭。我的鞭法,正是跟他学的呀!”
  
  戴宗听了耍鞭的一席话,心中大喜,连夜收拾了收拾,第二天一大早便上了路,直奔泰山去了。
  
  戴宗心里急得像着火,走起路来那个急劲快劲儿就不用说了。天天都是露明赶路,摸黑住宿,不到半月,就来到了泰山脚下。泰山果然很高,云朵飘在山腰,太阳挂在山顶。戴宗找到耍鞭人指点的地方一看,果然有一校场,场当中竖着高杆,高杆顶上挂着一面杏黄大旗,地下围着高杆插着一圈小旗。校场四周人山人海,风雨不透。原来正逢校场比武,各路好汉在争夺高低。戴宗一看,真是喜出望外,就挤在人堆里,兴致勃勃地观赏起来。
  
  今天“叫擂台”的是一个四十上下的汉子。“叫擂台”,就是头一天在校场上挂上自己的名字,再把自己拿手的本领耍上一套二套,算是挑战。谁要应战,第二天到校场上较量。这汉子穿着紧身衣裳,两条腿立在地上像两根顶梁的柱子,浑身的肉疙瘩露出来,像一块块硬梆梆的小石头。他没拿鞭,也没拿棒,更没有拿利刃兵器,声称自己练就的是勾拳,周身的功夫全在手上。说完,就地打了一个扫腿,把身子缩成小小的一团,软软的,恰似一堆棉絮。接着“嗨”的一声尖叫,“腾”地跃起,右手一伸,像一道勾子,把地面上的一面小旗掠了去;再一蜷,再一伸,旗子变成了零零碎碎的布片,唰啦啦落了一地。
  
  看的人同时惊得“嘘”地出了一口气。戴宗早馋得呆了,心里不由想到:一不用鞭,二不用棒,这勾拳就算得绝顶的武艺。我要能把这套本领学到手,也便足够了。于是跑了八百一十里寻师傅的事,早忘得一干二净了。他急步跑到场中,“扑通”朝那汉子跪下,说道:
  
  “小的戴宗,一心想跟师傅练拳,您若开恩收下我这个徒弟,小的当千恩万谢,永世不忘!”
  
  那汉听罢,打量戴宗,双手把他扶起。问道:
  
  “你真想学拳?”
  
  “绝无半分假意。”
  
  “那好。可惜我不配做你的师傅。”说着用手一指,“你从这里往西,走出九百九十里,有一座高山,叫五台山。五台山上有一座大寺,寺里有九十九个师傅,只要你有真心,哪一个师傅也能把你教成一个高超的拳手。”
  
  戴宗一听大乐。脚没歇一歇,水没喝一口,当下辞了那汉,朝西扬长而去。因为学拳心切,脚下快当劲儿比去泰山时加快了几码。十天未到,他就到了五台山下。
  
  说来也巧,五台山的松树下、岩石间,全都是些练拳习武的,单单就戴宗碰上了。他站定了脚,左看右瞧,很快又迷了。原来他们练的不光是勾拳,什么样的都有,各有各的妙处。戴宗瞅着瞅着,被一个小个子的拳路吸引住了。他一会跳起,一会儿卧下,一会儿站定静观,一会旋转巡扫,浑身轻巧,满脸神彩。不管什么动作,那双手都像追云摘月,似有千钧力量。戴宗看得出了神,心想:勾拳虽好,却没有这分利落的劲头。我若能学得一手,这一辈子也不值了。他这么想着,学勾拳的念头被丢到九霄云外矣。一回合之后,便走到人家跟前,问道:“请问师傅,你打的这拳叫什么名堂?”
  
  小个子看他一眼,答到:“这拳出其不意,神出没,以轻巧取胜,故取名猴拳。”
  
  戴宗听罢,“扑通”跪下,求道:“小的戴宗一心想学猴拳,您若开恩收下我这个徒弟,小的当千恩万谢,永世不忘。”
  
  小个子忙将戴宗扶起,问道:“你真想学拳?”
  
  “”
  
  “绝无半分假意。”
  
  “那好,可惜我不配作你的师傅。”说着用手一指,“你从这里起脚往东南,走过河北、湖北、湖南,就到了广东海边。海边上有三块一人多高的大石头,搭起了三间蛤蜊小屋,中间屋子里住着三个红胡子老头,他们才是猴拳的师傅呢!我这拳就是从他们那学的。昨天刚回来呢!怕一时不练手生,今天才到山上练习!”
  
  于是戴宗二话没说,别了小个子,往东南直奔广东海边。这回可是路途遥遥,倍多艰难哪!因此戴宗的脚步也就更紧,走得更快了。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五台山到了广东海边。
  
  可是,戴宗到了海边,并没有跟红胡子老汉学拳,因为他又看到了个练气功的,要拜人家为师。那练气功的又说自己不配教他,要他到太湖边去寻师。于是他又拔腿赶到了江苏。
  
  闲言少叙。戴宗为了学武艺,这么不停地跑着,从广东到了江苏,从江苏跑到河北,从河北跑到南京……他看中过走石飞箭,也羡慕过绳索挠钩,因此也就山南海北不停地窜着。堂堂大宋江山,算是叫戴宗跑了个遍。一直跑了五年,才回到山东老家。
  
  戴宗回到家里,想想五年来什么都没学成不免有点长吁短叹,后悔自己这山看着那山高,到头来一事无成。他怕丢人,想躲在家里闭门不出。谁知这五年把他的性子跑野了,一不走动就身上难受,没办法,只好有事没事出去瞎跑,而且一跑就是百八十里。结果武艺没练成倒练成一副好腿脚,走路嗖嗖带风,两脚飞起来一般,日行千里都不觉得累,成了有名的“神行太保”。
  
  

阅读更多民间故事,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故事频道。
喜欢故事,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