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诺妈带着陈小姐来找我。
陈小姐是她的病友,两人在个人成长心理辅导班相识。虽然刚二十出头,陈小姐已经接受了超过五年的心理辅导。
两人有着很不相同的成长背景——60后的亚诺妈是家中幺女,80后的陈小姐是独二代;亚诺妈是在职多年的行政人员、15岁男孩的母亲,陈小姐则是刚放下书包的青春少艾。但她们都有忧郁症,需要治疗。
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她们的一个共同点:自小就是家中宝贝、众人焦点,在溺爱中成长。亚诺妈婚后不再能得到父母及兄弟姊妹的呵护,相反要迁就丈夫、照顾孩子;踏入职场的陈小姐,觉得人人都针对自己,再也找不回二十多年来在家中享受的关爱,因此,两人都感觉生活很不快乐。
我告诉她们,在溺爱中成长的人都享受被爱,并觉得天经地义,不懂得爱别人,觉得这是丢脸甚至吃亏的事。如果不改变这种思维,只会掉进痛苦深渊里,无法自拔。
她们问,像她们这样的人多吗?我答:“多得是。”
“我们严重吗?…‘绝不严重。”
“何以见得呢?”
“很简单,你们只需回答一个问题,如果在街上撞到人,你会立即抽出刀子狂刺对方,直到他气绝身亡吗?”
“当然不会!”她们回答,“我们只是不快乐,又不是发神经。”
“所以你们一点也不严重,很正常。”
两人半信半疑地向我询问快乐之道,我问她们,痛苦是什么?陈小姐答,是极不愉快的感觉,像是被槌子敲打。
“如果敲打停止呢?”“那就不痛了!”
“不痛是否等于快乐?”“当然不是!”
“那你能形容快乐是什么吗?”
“是愉快、享受的感觉!例如看了一部好笑的电影。”
“电影播完了,快乐就停止了,你会觉得痛苦吗?”“不会。”
“为什么?”
“因为电影总有播完的一刻!”
“没错。快乐、痛苦、恐惧、哀伤等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时刻交替地影响我们的感受和情绪,但都会有停止的一刻。只是我们从小就被错误地引导,认为人生应当是快乐的,当痛苦、恐惧及哀伤停止时,人们不会用‘不痛苦’、‘不恐惧’、‘不哀伤’等词语去形容,但‘不快乐’却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形容词。其实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部分人的生活都不是在快乐的状态下完成的,人生的常态,恰恰是不怎么快乐,是孤独、是无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getDigg(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