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吃饭被称作了美食,那么也就很自然地有了秀的成分。美食是一场秀,而且是一场立体的秀,可以理解为每一道菜的色香味形就是秀,可以理解为酒店的装饰就是秀,可以理解为女士的媚男士的酷就是秀。不过还有一种秀,是我们一起参与的一场秀,却常常将它忽视了。
不要急于说你没有秀过,只要你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酒店里,那么你已经秀了,说不定你还是一个角儿。这种秀,既可以是你的个人秀,也一定是同席者的集体秀,完全就像是唱卡拉OK,既是消费者,同时也是做秀者。
一顿饭,要达到美食的境界,不仅店要好,菜要好,最终极的要求是同席者的投缘和默契了。尤其是初次相见的应酬,其实是有很多很无聊的程式,比如交换名片等等,据说在国外,这简直就是荒唐。在彼此正襟危坐的时候,众望所归的领衔主演或许就脱颖而出了。他是气氛的调节师,他对同席者的一一恭维,显得非常真实,让人听得很舒心,却绝无肉麻之嫌。他或许非常海量,但是并不恶恨恨地挑衅,总是弄得你感觉到自己手中端着的是一杯不得不喝的酒。他会说一些分寸适当的段子,但是决不独领风骚,鹤立鸡群。他真有这样的本事,酒未过三巡,同席者已经卸下了矜持。于是这一桌美食和人开始了心有灵犀的关联,以至于过了好些天,当同席者再次有约时,居然还会念叨起初识应酬的某一个菜。这就是一桌菜一群人的物质和精神的互动。回过头去一想,这个气氛调节大师,实在是这一场美食秀的指挥。
并不是每一次吃饭都会有一场精彩的美食秀。或许是三杯两盏淡酒外加一张手机都未留下的名片,变就冷冷散场;或者飚牛逼飚身份飚霸气,一两个人的个人秀,煞了同席的风景不算,也败坏了美食秀菜和人的连接,以至于过了好久,同席者还在耿耿于怀一两个做秀者的无聊,却早就忘记了那天的菜其实本来很地道,一点都不枉美食这个荣誉的,仅仅是美食家的秀没有秀好。
一起吃饭,你是不是希望同席者中有比你更懂美食的?这是一个问题?是的,这是一个问题。
活到老,吃到老,当然也必须学习到老;学习什么?学习的是吃,边吃边学。既然吃也算是文化,于是吃到老学习到老,也就等于学文化到老的意思。比如“吃”,是没有文化内涵的,感觉上就是动物填饱肚子的过程,到了“食”,不仅雅致了很多,而且也有了文化,“饮食男女”真不是“吃”可以替代得了的。而当“食”上升到美学的高度称为“美食”的时候,那学问就大了。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一辈子就只配“吃”。
美食是需要有人指点迷津的,这不仅是说怎么领略美食之美,还包含了怎么食的规则。面对如此的博大精深,常常就有人因为学问肤浅而怯生,但是别担心,三人食必有吾师,美食界一向就是人才济济地方,好为人师的美食家一定就在席间。某男士某女士便是如此之美食家。跟随着他们,即使是在大排档的小吃,也可以进化为美食。不用看菜单,他们便可以熟稔告诉大家这个酒店传承的历史和看家之本领,尤其是菜的优劣得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席间竟然一片安宁。美食家的指点迷津,最让大家深感轻松的事情,是在这个酒店里吃到了应该吃甚至必须吃的菜。但是你千万别以为享受是纯粹的。菜上了桌,同席者纷纷动箸,唯有美食家按筷不动;方有人拍案叫绝,美食家筷子夹起的却是大家的熟视无睹,然后轻吐莲云:吃这个菜最讲究前三筷,这个顺序一点不能乱,否则等于白吃;第一筷么,就是我筷中的夹着的……傻了吧,一席十人,九人皆错,众醉独醒。这以后再上来的菜,你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吃,而恰恰,美食家筷子夹起来的,就是你本来想吃的。
和这样的美食家一起美食,如同和一个围棋九段高手对弈,棋还没摆,就发现自己的底气找不到了。后来想想,学问还真长了。而后,面对这个菜,美食界又冒出来九个老师,在向人家讲授“前三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getDigg(1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