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医疗条件很差,不少伤兵不仅得不到外科的医疗处理,甚至连最简单的急救包扎和消炎也来不及。几天后,这些伤兵的创口被丝光绿蝇(有人叫它绿头蝇)下了卵而且生了蝇蛆,看起来让人恶心。可是,这些伤兵既不发烧,伤口也不腐烂,相反,创口竟逐渐好转最后愈合了。这一奇妙的现象让医生困惑了。几十年后,美国华盛顿的一位老人长期卧床,身上长了大面积的褥疮,使用各种抗菌素均无疗效,医院束手无策了。一位当地医生受此故事启发并得出了结论:虽然蝇蛆脏,却能不被细菌感染,这正说明苍蝇的蛆有极强的抗菌功能。于是,他发明了“蝇蛆疗法”。即先用绿头苍蝇在马肉上产卵成蛆,然后将蝇蛆处理后放养在患者伤口上,结果褥疮腐肉被蛆虫一扫而光,伤口很快愈合了。
对于苍蝇,人们似乎有这样的思维定式:苍蝇—有害—消灭。德国人和美国医生跳出了对苍蝇的思维定式,他们运用逆向思维,分别利用“奥飞拉”苍蝇扎入的嘴消灭了牧场的各种蛆虫,肮脏的绿头苍蝇的蛆治好了老人的褥疮。爱默生说:“在我的眼里,没有野草,野草只是还没有被发现用处的植物。”是的,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没用的,只要我们多一些逆向思维,就连有害的苍蝇都可以变害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