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前夕,社区居委会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感恩母亲”的演讲比赛,邀我和几位老师去当评委。报名参加演讲的人都是本社区的,有十五六人,多为八九岁到十八九岁的孩子。
演讲比赛在社区的小广场举行。搭了一个小演讲台,台下围了众多居民。几个演讲者的母亲,自然挤在了最前面。
每个孩子的演讲都声情并茂,很是精彩,不过内容却趋于雷同。我们几个评委心里都担心第一名很难脱颖而出,直到最后一名演讲者上台。
这是一位18岁的男孩,当他演讲完毕后,台下一位中年女子冲上台来,把男孩紧紧抱在怀里。几位评委一致认定,一等奖非这位男孩莫属。
男孩的口才并非最好。语言也不那么顺畅。感动大家的,是他的故事。与其说把一等奖评给他,不如说是评给他的母亲,就是那位冲上台来的中年女子。
这位女子,社区的居民都认识,大家都叫她陈嫂。陈嫂有两个儿子,一个就是上台演讲的男孩,另一个小一岁。
孩子的父亲是安装公司的技术员,长年都在外地的项目工地。陈嫂原来在服装厂上班。家里常常只有兄弟俩。
那几年,哥哥不爱读书,旷课,偷家里的钱,上网吧,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几乎无“恶”不作。弟弟则很优秀,学习成绩都是班上前几名,放学回来会煮饭做家务。兄弟俩合不来,经常吵架。有一回哥哥彻夜未归,弟弟告诉了下夜班的陈嫂,哥哥竟把弟弟门牙打掉了一颗。
苦口婆心劝说无果,陈嫂毅然从工厂辞职。在小区门口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大儿子去上学,她就在后面偷偷跟着,看他进了校门才放心回来。临近中午,她提前到校门外躲着,见大儿子出了校门,她又偷偷跟着,如果他要去其他地方,她就匆忙现身,给他买好吃好喝的哄他回来。
有一次下暴雨,她急匆匆地就去给大儿子送伞。而小儿子却遮着一张破纸皮冒雨跑着回来。
哥哥成绩不好,初三复读了一年,和弟弟一起再参加中考。弟弟的成绩上了重点高中,哥哥连普通高中正招线都没达到。陈嫂却让弟弟上五年专,因为读五年专便宜,省点钱供哥哥读高价高中。
邻居说,这个陈嫂,太偏心了。小儿子那么乖巧懂事,怎么没见她疼过?
好在这两年,大儿子懂事多了,周末会帮母亲照看水果摊,学习成绩也上来了。今年参加高考,成绩上了本一线。
“爸爸从来不管我。生母抛弃了我。我一直以为,我是个没人疼的孩子。直到您的出现。您给了我无私的母爱,我却从未叫过您一声妈。今天,我要大声地叫您一声——妈妈!”在演讲的结尾,男孩目光转向台下的陈嫂,生涩却无比深情地呼唤着。我们的眼睛潮湿了,台上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原来,陈嫂是这位男孩的后妈。男孩的生母在他5岁时出国了。陈嫂的前夫早年因遭遇车祸离世,她是带着儿子嫁过来的。
那位在外地读书的男孩,才是陈嫂的亲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