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母亲的追思

发布时间:2022-12-07 16:50:37

  蒋介石退到台湾后,于居室内供奉母亲遗像,每天“亲沐慈恩”。上世纪60代末,年逾八旬的蒋介石对母亲的感念日久弥深,决定在日月潭建永久性的建筑慈恩塔,除纪念母亲外,也让台湾民众要“恪尽孝道,永怀慈恩”。

  慈恩塔于1971年蒋母辞世50周年时竣工。当年四月清明节前夕,蒋介石携家人到慈恩塔祭拜其母。

  蒋介石幼年时,祖父、父亲相继故去,蒋家产业一夕之间压在蒋母一人肩上。蒋介石惟一成年的同父异母的哥哥蒋介卿薄情寡义,其父临终前嘱其孝敬继母(即蒋介石的母亲)并照顾幼弟幼妹,蒋介卿非但未能遵从,反而在其父病逝仅三年后提出析产分家。此后,蒋介石母子相依为命,生活更加不易。随后几年,蒋介石的幼妹、幼弟又相继夭折,对蒋母打击甚大。尽管厄运连连,蒋母仍苦苦支撑分得的微薄家业,为抚育蒋介石煞费苦心,将所有的希望和全部的心血都寄予儿子身上,望其光耀门庭。

  蒋介石少年时的家庭温暖与教育,全部来自其母,母亲对他成长的影响,无人能及。对于母亲养育的艰辛与苦心,年少的蒋介石虽不能完全体会,但成年后对母亲思慕至深,感恩之心也与日俱增。其母辞世后,蒋介石便誓言“无论阴历阳历,凡为母亲忌辰之日,不食荤、不动气、不御色,以为终身自惩自戒,冀减不孝之罪于万一”,以示纪念。

  1941年是中国全面抗战的第四个年头。6月5日,日军对重庆的空袭造成近万名市民惨死于大隧道中,蒋介石次日亲自前往视察并安排善后工作。当此万事缠身之时,他仍自重庆发电报给在江西的蒋经国,嘱其拜祭祖母:“祖母阳历忌辰十三日已过,未知阴历计算忌辰在阳历何日?查报。望于阴历忌辰日,在赣遥祭。”

  不但母亲忌辰记挂心中,母亲的诞辰蒋介石也始终不忘。1934年12月15日,蒋介石“正午由京乘机出发,以天阴故,飞行甚慢。二时半到沪,六时到杭转奉化故乡,连夜十时半到家祭亲”。在他出发的前一天,国民党第四届五次中央全会刚闭幕,有诸多政事需蒋介石安排处理,但蒋介石仍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只为能在母亲71岁诞辰当天祭奠。

  此外,每逢清明节,蒋介石便记挂回乡扫墓之事。1931年,因蒋介石扣押胡汉民而致反蒋力量趁机聚合,并对其zz权威形成极严峻的挑战,蒋介石仍坚持回乡扫墓,这在他检讨自己应对此次危机不当的总结中有所反映。

  蒋介石对母亲思念的文字散见于日记各处,与朋友欢聚时,蒋介石也会想念母亲。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为耶稣圣诞……下午,约小学生来慈庵唱歌。晚,约友欢聚,时念慈母并念经儿。” 遇有与母亲有联系的事情发生,也会勾起蒋介石对母亲的思念和回忆。如宋美龄母亲过世,蒋介石在日记中记道:“上午,得各方消息,证岳母已弃养,不胜悲伤,中国又缺一贤母矣。乃即成服。”日记中的“又缺”二字显露出蒋介石由此事联想到生母的故去。

  对母亲的祭奠还是蒋介石寻求心灵慰藉的一个重要方式。

  事实上,蒋介石祭母减压的方式几乎伴随他从政沉浮的一生。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在上海发表下野宣言的当天,便赶回家乡,养精蓄锐,积极谋划,成功地实现了东山再起。1931年12月,蒋介石在内外夹击下被迫下野后,又立刻赶回溪口老家,再次成功复出。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后,更是以溪口老家为基地,遥控“代总统”李宗仁,掌管政局。母亲安息之处看来正是蒋介石的避风港和重新启航之地。
阅读更多亲情故事,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故事频道。
喜欢故事,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