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可以说是名人故事泛滥,大大小小的期刊杂志,数不胜数。一种成功的方式,千百人换着方式写来写去,千百人模仿这样的成功方式去创造自己的未来,但成效如何?不得而知。
2008年12月初,湖南省高校人才交流会上,出现了这么几件让人颇为无奈的事。
我所在的企业预备纳入十位新人,要求应聘者必须为“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或者是研究生。或许是因为薪金待遇优厚的缘故,第一天便接到102名研究生和204名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简历。原本我们以为,红纸黑字写明了要求,那必然不会有人再乱投简历,浪费纸张,结果却让我们大跌眼镜。求职者中,就应届毕业生而言,属于“211”工程院校的学生竟然一半都不到,剩下的全是二本乃至专科院校的学生。
306份求职简历,每份简历最少三页,就有1000多个页码。负责审批简历的工作人员只有两名,细算下来,一人一天就得看 500多个页码,并且做出记录,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无可厚非,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符合条件的简历只能被随手丢入了垃圾桶,即便我们深知,这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希望,一份份几经备战后的汗水结晶。
次日,我们几位工作人员只好一一在场审阅,将不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当场婉言谢绝。这样,他们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其他单位的应聘,也能节约一份简历。殊不知,我们这样的意图在众多求职者的眼中却成了一种歧视。
不下十人反问我们:“重点院校的学生就一定比普通院校的学生强吗?”“你敢保证重点院校的学生能力就比我们强吗?”“你这是歧视!”诸如此类的问题,数不胜数。更有甚者,硬是阻挡着后面的长龙,把简历投给我们,务必要我们收下。
他把自己精心设计的简历翻开,逐一向我们细说,他在大学时期的辉煌战绩。我委婉地说道:“不好意思,你可能不太适合这个岗位,希望你到其他的单位试试,好吗?”
我以为,这是我与他们的最后碰面了,殊不知,在下午的交流会上,他们又来了,还是拿着清晨的那一份简历。说实话,我当时真是哑巴吃黄连,为了他们好,看来只得做回坏人了。
我把我们纳员的要求当众细说了一遍,仍是没能改变他们的想法。他们觉得,他们就是优秀,或许,这就是自信。他们要进入企业,他们觉得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总有一次是会成功的。
爱迪生的电灯泡不就是这么出来的吗?史泰龙的第一部戏不就是这么接下来的吗?周星驰的地位不就是这么闯出来的吗?
如果有人真这么觉得,那我只能告诉你一句话:你中名人之毒太深。你全然不知,你的坚持会浪费他人多少宝贵的时间,会加大多少人的工作量,又会耽误你多少明媚的青春。
李嘉诚可以拿着塑料花到处推销,最后获得成功,但你不行,因为他所处的时期鲜花极其昂贵,而你所在的时代遍地都是鲜花店。
我不得不重复一遍比尔·盖茨在很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当你在社会上没有任何作为的时候,没有人会承认你的自尊!”
你所看所读的名人故事,实际上已被他人美化,甚至更改得面目全非。他们所丢的自尊换来了成功的大路,是因为这路之前无人在走。
想想,读了名人故事之后的你,除了获取到模仿之外,还得到了什么?
摘自《大众日报》 编辑/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