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书生的生意经

发布时间:2024-03-04 04:42:50

  清朝末, 重庆有个年轻的书生, 叫刘继陶。他苦读诗书十几年, 却碰上腐败没落的朝廷, 他只好投笔从商, 跟着父亲学做生意。

  这年春夏之交, 四川地区阴雨连绵, 川江、岷江大河溪流水急浪高, 过往船只损坏严重。眼看船舶大修时节来临, 而重庆市面上桐油告缺。由于父亲年事已高, 就派刘继陶到川北大山深处的桐油产区, 收购桐油。

  刘继陶带着几个伙计, 赶着一溜儿胶轮大车, 日夜兼程地向川北赶去。这是他第一次单独出门做生意, 心里有一点忐忑不安。 这一年雨水充沛, 川北地区桐籽大丰收, 各处桐油榨户院子里桐籽堆积如山。而且, 此时桐油还没有开榨, 离收购桐油还早着呢。于是, 刘继陶就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几天后, 满街的客栈里已经住满了南来北往的客商。刘继陶连忙带着伙计, 拿着银票, 急急忙忙地去收购桐油。可情况大变, 那些榨户一个个高昂着脖子, 理都不理他。碰到好说话的, 才硬梆梆地回一句:没有, 一滴也没有, 全部被人订走了。

  一连几天四处碰壁, 他竟然病急乱投医, 吩咐伙计将南充大街小巷的油篓收购一空。而且, 他还带领伙计守住四处路口, 进来多少油篓, 就收购多少。

  伙计们心里直叫苦, 桐油没买着, 他却跑到这里买油篓, 重庆城里多的是。不到几天时间, 收购来的油篓就堆满了客栈的前院后院。

  几天过后, 客栈里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原来, 那些榨户和客商等到桐油出榨了, 才发现满大街没有一只油篓卖。一打听, 是一个叫刘继陶的年轻书生全部买走了。这一下, 他们就慌了起来, 桐油一榨出来, 如果不及时装篓封存, 很快就会胶化长菇子。他们只好纷纷找上门来, 愿意出高价购买油篓。

  当这些榨户和客商把价钱抬到平常的三四倍, 刘继陶竟然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 就是不卖!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更让伙计们大跌眼镜。他把这些心急火燎的客户请进客栈, 好酒好菜地招待。饮酒正酣时, 刘继陶端起酒杯, 对着满堂客商说:各位都是生意场上的前辈, 晚辈是初来乍到, 日后还要各位提携。我刚才说不卖, 是指高价不卖, 而是要原价卖给你们。 听刘继陶这么一说, 全场都静了下来, 一个个面面相觑, 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啥药。刘继陶接着说:晚辈有一个不情之请, 各位能否把订购的桐油匀三成给在下?

  刘继陶的话音刚落, 下面就议论开来, 他们一致认为, 这个年轻人不趁火打劫, 而且, 今年桐油本来就多, 让他三成又何妨!于是, 大家纷纷表示同意。这些榨户和客商棘手的问题, 一下子迎刃而解, 一个个喝得兴高采烈, 临走时, 都留下商号的名称和地址, 说日后生意上多来往, 与他打交道信得过! 刘继陶带着伙计, 赶着十几驾马车, 满载而归。一回到重庆, 伙计们就把一路的经历告诉了他的父亲。父亲就把他叫到跟前, 问道:俗话说无商不奸, 唯利是图。你这趟生意本来可以一本万利, 可你却舍多取少, 你给我说说, 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继陶看着父亲, 笑着说:我这是第一次出门做生意, 不懂生意经。但书中古语说得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我想, 做生意也是一样, 也要广结朋友, 细水长流。这次, 我完全可以狠狠地赚一把, 但这样做是焚林以猎, 涸泽而渔, 成为同行的众矢之的, 将来还有谁敢与我们做生意。这次虽然少赚了一点, 但从长远上看, 我们还是赚大了。 父亲听了, 哈哈大笑起来。

  从此后, 父亲就放心地回到家里颐养天年, 将生意全部交给刘继陶打理。

阅读更多励志故事,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故事频道。
喜欢故事,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