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鬼故事的教授

发布时间:2024-07-08 08:59:19

本科四,他是“书呆子”,勤奋加执著让他全面掌握了法语和英语,能初步听说德语、意大利语并阅读专业文献,初通日语。一人学会5种语言,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21岁读硕士,28岁时成为最年轻的教授,他就是西南政法大学的施鹏鹏。

  2004年,他先后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方向和法国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刑事科学与司法制度的“双博士生”。在国内外同时攻读博士,穿行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他很享受这种奔波的辛苦,并且美其名曰“鸡尾酒式的学习”———汲取国内外学界诸多前辈的经验,调制出自己的独特“风味”。几年之内,他先后发表了《法国刑事诉讼与证据制度研究》《法国检察制度研究》等50余篇论文,出版了1部专著和3部译著,引起国内法学界关注。

  在法国求学期间,他一共花了10万元复印各种学习资料。为了带回一本珍贵的法学经典,他不惜用数码相机将整本书一张张拍下。2008年回国的时候,他没有带其他任何值钱的东西,而是花1万多元寄回了自己收集整理的吨学术资料。

  回母校执教还不足半年,他因个人成果突出,被破格提拔,成了国内“最年轻的教授”。

  刚从学生变成老师时,每次讲课前的一两天,他都特别紧张,睡不着觉,他就对着镜子一遍遍“试讲”。

  刑事诉讼人命关天,法律条文极其严谨。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课堂就有可能变得索然无味。“80后的群体特征就是有激情,我也要做一个有激情的教授。”他说,为了让课堂又深刻又生动,他每堂课都会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结束时再讲一小段,然后让同学们“且听下回分解”。这些故事不是随心所欲地讲,都与课堂内容有关。

  有一次,他讲了一个与自己相关的“故事”:一天晚上,我被一个面无血色的女孩拦住,要我帮助她。女孩说她家里失火,全家人都被烧死了。有人看到纵火者了,但当地公安机关却不立案。我告诉她,检察机关有立案监督权,像这种情况,你可以向检察机关反映,请他们介入。

  案件侦破后,他才知道那个女孩也在大火中被烧死了,来学校找他伸怨的是一个鬼魂。他讲得眉飞色舞,同学们听得惊心动魄。故事讲完了,他说:“好了,今天我们就讲‘程序正义与怨念———立案监督权’。”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故事里的每一个精彩情节,原来都与这堂课要讲的法律概念有关。

  他还注重对优秀学术传统和教育传统的传承。他说,法国人在学术上的严谨对他有不小的影响。他所在的学校有一位博士生导师,因学生博士论文达不到标准,8年都没有让这位学生通过,“这在我们国家似乎很难想象”。

  在学习方法上,他引导硕士生多读中西法学经典,“我希望我的学生今后如果当法官,也要成为专家型的法官”。

  他经常对弟子讲“创新不是对优良传统的割裂”,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他讲课时一律着正装。在吃苦、静心、坚持等治学传统方面,他一直做榜样,学生们特别佩服。24岁的张曼是他硕士生学生的“开门弟子”。对于导师的治学严谨,她深有体会:“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时候,他就声明‘怕吃苦就别当我的研究生’。”“导师对专业执著的精神,令我们同辈人感到汗颜,他能每天工作18个小时,晚上12点回去还要读外语。”在许多学生的眼里,他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学术偶像。在新生入学典礼上,他作为教师代表讲话时说:理想很难,但值得我们一辈子追求。他对自己的学生说:“我不可复制,但你们必然超越!”他的成功,正如他在博客中所写:“所谓奇迹,我想从来都是‘碰’出来的,而非创造出来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人物、特定的机会,演绎成一段曲。既然奇迹仅是意外的结果,就让它成为历史,后来者路过时或许可以一看,而我得继续前行。”

阅读更多校园故事,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故事频道。
喜欢故事,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