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8岁时用5元钱买下了太平天国时的钱币“太平通宝”,现在已升值至5万元,而且还是绝世孤币;他10岁起收藏考证古代盔甲,现已是此项研究的顶级专家;他12岁时破解了困扰中国考古界2000年的谜题“白金三品”,成为中国最小的古董鉴赏家……这位老师眼中反应迟钝的孩子是怎样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收藏家的呢?
少年得志,八九岁就赚了17万元
1985年3月26日,郝笛出生在天津市一户普通人家。郝笛4岁时,郝文敏夫妇下海经商了。从此,郝笛一直和爷爷住在一起。郝笛的爷爷退休后沉浸在一生最大的爱好———鉴赏古董之中。郝笛从小耳濡目染,也对神秘的古董产生了兴趣。
郝笛上小学后,班主任多次告诉郝文敏,郝笛反应迟钝,不爱写作业,不团结同学……郝文敏忍无可忍,他动手打了儿子。一天,老师打电话说郝笛在体育课上晕倒了。晚上,在郝文敏的追问下,郝笛这才从床下拿出一包东西,里面全是古董碎片和大大小小的古钱币。他说,为了买这些东西,自己两年来都没在学校吃早饭和午饭。
大概就是从那时起,郝笛开始热衷于古董。郝文敏还记得,郝笛8岁生日时只让自己带他去古董市场玩。那天,郝笛花5元钱买下了一个直径15厘米的太平天国钱币“太平通宝”。郝文敏万万没料到这是枚孤币,当时的5元钱竟升值到了5万元!郝文敏没想到儿子搞古董收藏竟然比自己做生意还赚得快,他再也不敢将郝笛看作是年幼无知的小孩了。
百炼成钢,名震海内外成富翁
其实很多时候,郝文敏希望儿子也像其他的孩子那样蹦蹦跳跳的,可郝笛却天天闷在古币堆里。一天,郝文敏随手拿起一个古币问郝笛:“这是什么时候的钱币?”郝笛看了一眼说:“是西汉早期的‘榆荚半两钱’,只有毫米厚,是最薄的钱币。”接着,郝文敏又拿起一个。郝笛马上说:“这个是新疆的‘龟兹无纹钱’,在两汉之间,是目前最小的钱币。”
郝文敏经过观察后觉得,儿子擅长研究古董,与其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不如顺其自然发挥他的特质和长处!
从10岁起,郝笛开始收藏考证古代盔甲。12岁那年,天津出土了一些清朝的瓷片。由于郝笛在天津民间古董鉴赏界已小有名气,有人让郝笛来鉴定。郝笛到现场后,将瓷器碎片分成3堆说:“这堆是康熙年间的,这堆是雍正年间的,这堆是乾隆年间的,而这里可能是一个祭祀坛。”
专家们没想到年仅12岁的郝笛,竟能结合历史,鉴赏古董。直到这时,一些专家才开始相信郝笛认定的“白金三品”!原来,1994年,中国出土了一些“外文铅饼”的东西,上面“有似龙非龙似鸟非鸟的东西,下边是外文”。郝笛看了图片后认为这就是中国人找了几百年的“白金三品”,但郝笛的判断并没得到认可。
直到郝笛准确无误地鉴定出这些清朝瓷器碎片后,专家才开始认真对待郝笛关于“白金三品”的推断。
至此,天才少年郝笛破解了困扰中国古董界多年的谜题“白金三品”,这也初步确立了他在中国古董界的地位。
倔强不屈,鉴宝路上刀光剑影
郝笛之所以在文物圈声名鹊起,除了功夫深、眼力准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为金钱所动的行为准则:2005年,苏北山区一个农民在自家院里打井时挖出了一个铜盒。郝笛看到照片后立刻认出,那是只有记载没见实物的古董,其价值非同一般。郝笛在电话里对那个农民说:“你的宝贝太珍贵了。”不明原委的郝文敏说:“既然这么好,要不咱就把它买过来得了。”郝笛严肃地对父亲说:“这是国家文物!”
郝笛信奉文物不说假话,因此他也不能说假话,他是鉴宝界有名的“铁包公”,这使他在圈子里既让人爱又遭人恨,在淘宝路上,他也经历过刀光剑影。
2008年初,应一个大人物的邀请,郝文敏父子乘上了开往西北的列车。凌晨两点,一个光头大汉拍醒了郝笛把他带到软卧席,里面还坐着4个面露凶光的大汉。他们对郝笛威逼利诱,但郝笛不为所动,最后郝笛还是那句话:“这批货我不去看了。”不看,意味着郝笛不介入此次交易,让买卖双方自行解决。买方要是聪明,自然明白其中必有隐情。
这就是郝笛,中国的古董鉴赏天才!发生在他身上的传奇经历数之不尽。如今的郝笛,身高1米85,身价过亿!是全球多个博物馆最权威的专家,北京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多年来,郝笛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外人或许不相信,为了省钱,郝笛简朴得近乎吝啬。从13岁开始,郝笛就通宵达旦地研究古董,他早已习惯了自己没有床的房间。郝文敏曾给他20元钱让他买双鞋,他花3元钱在地摊上买回两只型号不同的鞋,左脚44码,右脚43码,那双鞋他一穿就是好几年。可是他却花了360万元人民币刚从一个日本汉学家手中收购来6枚古钱。而他的午餐只是两个包子。郝笛认为生活越简单越好,只有生活简单了才能省出更多的钱和精力,做复杂的鉴赏古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