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局“三个代表”驻村工作队三年来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1-08-29 01:06:48

  倾心实践“三个代表”   一片丹心换民心

  商丘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三年来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下乡驻村工作,所派驻的三批驻村工作队员不负众望,在市、县委的正确指导和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扎下摊子全心全意投入到驻村工作,突出治穷、治瘫、治乱、治弱,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提高农业收入,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并在不同时期着力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在群众中好评如潮,被喻为“雪中送炭的工作队”。
    一、村是我家,民是亲人,把根深深扎进农村热土
    三年来,市政局驻村工作队所驻乡村多为贫困乡村,地处偏僻、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设施差,人均收入低。穷乡僻壤自然赶不上都市里丰富多采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一些过惯了城市生活的队员们初来乍到这“与世隔绝”的乡村不免有些不适应,房屋简陋不能遮风挡雨,水土不服时常闹肚子,物质贫乏顿顿粗茶淡饭,有时还经常停电,这些都给驻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队员们深深地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这就是贫困,这就是差距,改变它们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市政局党组在每一批驻村队员驻村伊始就着力加强党性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要求驻村队员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奉献的精神,克服困难、躬身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村为家、心在村里、村在心上,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兢兢业业为村谋发展。要怀爱民之心,谋富民之路,办利民之事。队员们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了较大的转变。他们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把心贴近群众,尽快适应农村生活,穿朴素的衣服,学说当地乡音,或走街串户,或坐在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渐渐的群众把我们当成了一家人。为了不扰民,我们坚持自带行李、自起炉灶,工作队还自力更生,在所驻地“开荒”种菜,“自给自足”。为能扑下身子、扎下摊子,队员们自觉坚守驻村岗位,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呼吸,就连非典时期队员们也是不顾个人安危,与群众并肩作战、齐心协力抗击“非典”。2003年汛期,队员们舍小家顾大家,奔走乡里与群众共患难、度难关,真正把村民当作亲人,把村当作了家,把村里的事当作了自己的事。现如今无论是永城市黄口乡田庄村,还是虞城县贾寨镇幸福、新民、保卫、民主、万堤口的村民,只要一提起市政局驻村工作队,他们就象亲人一样如数家珍,对你娓娓道来。
    二、深入调研、理清思路、帮助制定发展规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细致的调查,吃透村情民意,是开展好驻村工作的坚实基础。市政局每期驻村工作队沿用“重调研”的工作方法,在驻村之初便深入群众展开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急。一是认真开好四个会,即村两委班子会、村组全体干部会、全体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先后接触干部、党员、教师、群众6000多人,基本掌握所驻村的基本情况。二是在开好四会的基础上进百家门、问百家情、交百家友,与群众席地而坐,在闲聊间了解群众的所急、所想、所盼。三是设立意见箱,鼓励群众向工作队提好的建议、好的思路、好的方法,进一步拓宽信息搜集渠道。通过调查摸底我们了解到,目前落后村的通病在于农业基础设施差,农民经济意识弱,缺少致富的经验、技术、信息、门路、资金等,另外缺少致富带头人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市政局党组结合各村实际,提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业效益为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村组班子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进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帮助找好致富门路,实现致富长效化,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的驻村思路,并以此作为市政局驻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各工作队以此为指导,结合各村实际,分别制定了近期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按照各村的目标、规划制定了全年工作方案,为驻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办事实、解民忧,努力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1年以来,市政局驻村工作队在轩敬杰、屈保文、段云泉、魏自强等队长的带领下倾心为民服务,始终把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作为驻村工作的切入点,从而取得群众信任,得到群众支持,顺利打开工作局面:
     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打井引水,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解决群众的灌溉难题。工作队通过调查发现,市政局所驻各村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较差。这里的机井多为七八十年代打的井,多年来年久失修,如今塌的塌、坏的坏,多半无法使用。每遇旱年来临,由于水井缺少曾多次出现抢井、等井、占井、一井多机的现象。一些农民用不到水井只能挑水灌溉,每每都要用去两个半月的农时,既费工费时,又不见成效。然而贻误农时又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且严重影响着农业结构调整。此现象,是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作队员看在眼力、急在心里。我们找来水利专家多次现场考察、严格论证,并自制了《打井项目申请书》,打印成册共计35份,上万余字,分送至省、市、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汇报问题,先后协调到位机井配套项目资金14万元,打井22眼,购买水泵6台,解决了4个村1100亩耕地的水利灌溉问题,提高作物产量20%左右。初步解决了这些村多年来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二是修建学校,改善教学条件,为当地长远发展打好人才基础。致富先致愚,致愚先教育。市政局驻村工作队所驻村多为贫穷落后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准低,受教育人口少,人口素质偏低,封建迂腐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一些青少年儿童深受其害。这里教学设施落后,有的学校多年以来房屋年久失修、危房重重,生员流失达70%以上。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人口教育势在必行。驻村工作队针对一些学校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的现状,先后6次从市里请来教学经验丰富,曾荣获省、市优秀教师称号的老教师前来示范教学,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老教师通过听课、授课的方式现场说教、指导,使学校师资教育水平得了到迅速提高;为解决学校破旧且危房较多的问题,一方面,队员们头顶烈日,10多次亲临校园,现场勘察论证、作出预算,并撰写了项目建议书。为了求得有关部门的帮助,队员们有时自费路资乘车前往,有时跨上自行车“千里走单骑”,奔走市、县,向有关领导和部门认真反映情况、详细说明问题,往返行程达2000多公里,为了找到主要领导,队员们时常在单位门前一等就是一整天。在此期间,我们还得到了驻村办的大力支持,他们帮助指路子、搞引见。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共协调建校款21万元。另一方面,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号召群众捐资建校,工作队长慷慨解囊带头捐资,带动村民捐资6万元。群众们热情高涨,主动丢弃田中的农活纷纷前来充当义务工,帮助学校建设搬砖添瓦。短短两个月内12个班级36间房屋平地而起,流失的生员也纷纷重返校园,每日清晨,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清脆入耳、余音绕梁;农村贫困生较多,他们买不起学习用品,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铅笔头,对他们来说也是十分珍贵,往往用了再削,削了再用。为了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工作队员从生活费中挤出助学资金,为100个贫困生送去作业本3000余本,书包、文具盒100余个,背上新书包的孩子们手里拿着文具盒爱不释手,脸上透露着灿烂的笑容;工作队还出资1300元为学校购置了钢琴、画板、木马、单杠、篮球等,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体、音、美;自2001年以来,市政局三批驻村工作队,为所驻村在更换教学设施和改善教学环境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当地培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扶贫解困送温暖,永做群众贴心人。工作队所驻乡村多处在贫困地区,部分群众因灾因病致贫, 生活困难,生产难以为继, 队员特别注意把这部分群众挂在心上。市政局党组对此更是关注万分。 几年来,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明太同志多次带头捐款捐物,向贫困村民献爱心 ,送去慰问金万元、衣物350件,为市政局所驻村中230多户贫困户解决了实际困难,把党的温暖一次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称颂;我们市政局工作队还始终不忘“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后为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协调扶贫款万元,购买四轮拖拉机6台投入劳动生产,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劳动能力,同时还解决了农忙时期的燃眉之急,过去一周的农活如今一天就可以完成;工作队员还时常到孤寡老人家中访贫问苦,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村民张刘氏年高体迈,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家住房屋长期无人修葺,多处漏雨,工作队员筹集资金1000元,亲自动手为她修建房屋,当年迈的张刘氏住进新修的小屋后泪流满面,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每值“三夏”麦收期间,市政局都要抽调机关干部组织麦收帮扶小组,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困难群众抢收小麦。尤其是2003年“三夏”麦收期间,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外出劳动力不能返乡收麦,一些返乡民工正在医学观察,既要劝阻民工返乡,又要稳定民心,还要确保“三夏”生产,因此麦收工作更加困难化、艰巨化。在紧急关头,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就地组织党员、团员、民兵、教师组成麦收服务小分队参加“三夏”帮扶,另一方面得到了局麦收小组的大力协助。一支由局办公室、人事科、市政科、公交科等13人组成的麦收小组奔赴“三夏”第一线,完成了村中麦收特困户18亩小麦的收割问题,所到之处群众自觉送茶端水,尽显党群鱼水情,保卫村80多岁的老太太陈李氏拄着拐杖用颤抖的双手为同志们一碗碗的端水,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共产党好,还是共产党好!”通过麦收,同志们脸晒黑了、手磨破了、腰累酸了,可与农民的心贴近了;2003年入汛以来,贾寨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市政局驻村工作队所驻的三个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救灾的任务十分艰巨。市政局驻村总队长顾不得身患疾病,强忍伤痛奔走乡里,每日都要到访贫困户、五保户、军烈属家中查看灾情,带领工作队员疏导积水、迁移群众。为了帮助受灾贫困户重建家园,他积极到县里反映情况,寻求救助,协调救灾资金6000元帮助村民建造房舍12间,初步解决了三个村受灾贫困户的住房御寒问题。市政局党组心系百姓冷暖,为了让受灾后的群众能在春节吃上饺子过好年,每年春节前夕,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明太同志都要带领局全体领导班子,在全体驻村队员的陪同下,到驻村点慰问,把党的关怀一次次送到了基层。工作队通过访贫问苦、排忧解难,使这部分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工作队在群众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四、因地制宜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市政局驻村工作队所驻贾寨、黄口两个乡地处偏远,信息不灵,多年来以农业种植为主,结构单一,比较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工作队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广开增收门路。市政局所驻村多属后进村,尤其是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基础较差,经济作物面积几乎空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左右,人均收入偏低。为了帮助群众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工作队员以村民组为单位分头召开动员会发动宣传。由于白天农活忙不便集中,工作队就利用吃晚饭的时间,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走访宣传,他们与群众细心交谈、认真讲解、比较效益;为了让群众增长见识,工作队无偿提供车辆,组织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赴经济结构调整较好的乡、镇参观学习,使广大群众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旧的种植观念,在群众一致呼声下,村民决定以棉花种植为重点,大力发展棉花、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为了解决群众缺乏种植技术的问题,工作队10多次聘请高级农技师下乡授课,开展技术培训班5期,群众受教育10000余人次,种植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为了鼓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工作队还向有关部门协调到无偿磷肥数吨,对经济种植户以每亩经济作物奖一袋磷肥的激励办法鼓励种植,以此促进发展经济作物。为方便群众购买优良品种,工作队请来植保公司工作人员驻村直接销售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为了给群众找销路,工作队积极与淮北棉厂取得联系,与棉花种植户签定销售合同,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一时间全村经济作物种植空前高涨,种植面积比重迅速增长至%,仅棉花种植一项就占到%,占全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60%以上,人均增收近150元。
    贾寨地方特产远近文明,这里祖祖辈辈传承豆制品加工技术。工作队结合当地特产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豆制品加工业,利用这一优势展开经济发展攻势,以此增加农民收入。然而当地群众并未看清自身优势,他们只是把豆制加工技术用于自给自足,仍然拘泥于传统经济思路,靠地吃饭、靠天吃饭。为了让当地群众扭转观念、解放思想,工作队打出“依靠优势致富”的口号,利用广播、大会多次宣传为群众“洗脑”。他们还聘请经济专家来到村中为群众比较效益,引导农民走特色化经济发展的道路。工作队员还到多家超市、代办点登门推销,帮助找销路。在工作队不懈努力下,村民们逐步转变旧有观念,认清自身优势,增开豆制加工手工作坊,掀起了一场以发展豆制加工为主导的手工业经济高潮。贾寨镇有百亩金银杏园,银杏个大肉美,十里八乡亦是闻名遐迩,许多村民都有种植果树的经验。但银杏不宜存储,容易腐烂,这使得银杏销售倍加限制。工作队员决定对现有果树种植进行结构调整,他们请来虞城县园艺局局长、全国优秀果树专家金新富同志到村中现场讲评,并推荐虞城县新引进的“新西兰红梨”品种,该品种果大肉美、核少肉多,且耐存储、运输,能远销外地,市场预计价格不菲。该品种在国内亦属首次引进,市场较为广阔。村民种植积极性很高,由农户每亩投资200元,工作队筹资400元为帮扶,在虞城园艺技术专家指导下,种植了6亩示范园基地。
    二是引导群众发展二三产业。贾寨镇原有保卫村小商品批发市场4000平方米,修建于1991年,由于设施不完善、规格品位低,加上多年来无人管理,曾一度繁荣的小商品市场日趋凋零。市政局驻村工作队入驻贾寨后,发挥贾寨镇地处豫鲁两省三县一区(河南省虞城县、山东省曹县、单县、商丘市梁园区结合部)的地理优势,配合该村积极整建市场。2003年7月,虞城县市场发展局投入资金6万元,对原小商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改建,参照现行市场规格重修市场摊位200个,对市场环境进行了整顿,吸引附近乡、村及外地200多家商贩进入市场从事经商,使小商品市场再度繁荣。每日从早7:00到晚6:00人潮涌动,前来购物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此外市场的繁荣起到了连动效应,市场周边的餐饮业迅速膨胀,原来生意清淡、门可罗雀的饭馆现在可谓热火朝天,就连早已关门许久的门店也重新开业大吉,目前仅市场周围的餐饮店就多达20多家。同时货运、客运等运输业在市场的刺激下呈回升趋势。小商品市场不仅活跃了农村经济,还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一大部分保卫村村民由此走向了致富路。
    三是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三年来市政局驻村工作队在所驻的6个村中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通过多方努力,为群众协调支农贷款万元,先后无偿提供波尔山羊20只,种羊24只,大力扶植26家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养殖业,加速提高畜牧养殖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以此推进致富步伐,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贫困问题。
    四是帮助镇政府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全面提速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以小城镇建设促商业经济的发展,丰富农民物质文化需求。2002年、2003年两年内,市政局驻村工作队为贾寨镇免费规划、设计了镇两条主要商业街即南北大街、东西大街,并帮助施工建设。新建的道路宽敞明亮,路旁店铺林立,每逢集市,这里商贾云集,各种商贩摆摊设点,所买商品应有尽有。为了完善道路设施,提高小城镇品位,市政局还先后为贾寨镇投资共12万元,安装路灯36组,每到夜晚华灯初上,街道灯火通明,夜市摊点相继而出,好不热闹,在街上村民都说:“还是市政局三个代表工作队,走到哪里就亮到哪里,这回俺也尝尝城里的夜生活是个啥滋味”。
   五、特殊时期的战斗,更显驻村风采。
  2003年夏季,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市政局驻村工作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对疫情,队员们沉着应对,在战斗中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身先士卒、夜以继日,始终战斗在“非典”第一线。展现了共产党员不怕牺牲、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风采。
    市政局所驻的村由于长期贫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情况复杂。为了让群众进一步了解防非知识,队员们连夜制作防非标语150条,第二天一大早便徒步张贴在三个村中的大街小巷,同时协助村委干部张贴防非资料5000余份,往返行程达10多公里,在返回途中,总队长疲劳过度,颈椎疼痛难忍,仍坚持工作,号召队员继续战斗。”此外工作队员还利用三个村中30多块板报制作防非内容25期,自制录音材料在广播中播放36场次。使防非知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为了杜绝疫情的传入,工作队会同村委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出台了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管理办法,并对三个村509户外出务工农民进行了登记造册,加强了与在外务工人员的联系。通过电话、电报、书信等多种形式对外出人员展开劝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厉害、讲明原因,使之入心入脑,有效劝阻返乡人员215人,减轻了防非工作的压力。
    工作队还配合各村委在村300米外规划隔离区十几处,动手搭建隔离棚198个,隔离返乡人员184人。工作队还与村委共同成立防非指挥部,把办公地点设在隔离区内靠前指挥,提高了防非工作的联动速度。隔离这一安全防范措施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并非所有人都能按要求严格执行。7月15日保卫村隔离区内几位按耐不住性子的隔离人员嚷嚷着要回家,声称:“谁也拦不住俺回家,过年都没回来,现在又不让回家,眼看这麦就要割了,谁拦我,我给谁拼家伙”。工作人员劝说不下,眼看就要进入白热化,此时总队长带着队员刚好过来检查工作,见次情景,他和蔼的和大家打招呼,亲切的叫道:“兄弟们,你不为全村人着想,总该为妻儿老小想想吧,今天你说你没事不隔离,明天大伙都说自己没事不隔离,万一哪个兄弟有事,到头来还不是苦了我们自己啊!”此情此景没有冷语问之,没有默然处之,没有听之任之,惟有好言劝之,惟有晓之以理,惟有动之以情。当这几位农民朋友得知眼前这位就是市政局“三个代表”驻村工作队总队长时激动地说:“早就知道市政局工作队是个办实事的工作队,俺家可没少落实惠,市政局下来的都是好官,都是为俺老百姓办好事的,啥也别说了,俺几个听你的,叫住多长时间都中。”说着走进了隔离棚。直至非典疫情结束,我们对全部返乡人员实施了严格隔离,有效的切断了疫情的传播途径,为全乡群众构筑了一条安全网。
    自2001年以来,市政局三批驻村工作队心系百姓冷暖、倾听群众呼声、洞察百姓疾苦,想群众之所想、干群众之所盼、了群众之所愿,为民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尽职尽责。积极为群众找出路、想办法、出主意,帮助群众及早脱贫致富,为农村小康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与群众亲密接触的日子里,我们同群众一起走进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浇地、收麦、锄草,一块儿打井引水,一块拉土修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大家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以心换心、以情换情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拥护。在三年来的驻村工作中,市政局路灯所、市政工程管理处、公交总公司、政航小公交公司、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市政监察支队、市广告办公室、市政工程处等单位勇当后盾,多次前往驻地资助钱物,为工作队创造宽松的生活环境,使工作队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扎扎实实为群众服务。当一批批工作队员离村返城的时候,朴实的农民闻讯赶来与我们含泪而别,依依不舍......。三年的驻村工作使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干部只有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要务,尽心尽责为人民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三年来的驻村工作使我们深刻感到:干部只要一心一意的为人民谋幸福,脚踏实地的为群众办实事,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三年来的驻村工作使我们深深的感悟到:实践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这一精神实质。

阅读更多文秘知识,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范文频道。
喜欢范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