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教学模式主要以语言输出为主,相对忽视语言信息、语言规则的输入,长期下来,就会使得语用能力的提高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正如前文所述,语言的使用受到规则的限制。换言之,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知识取决于一套有限的规则,他们通过激活这些规则来理解并生成无限的语言。(雍毅,XX)因此,如何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基本语言规则、言语习惯,关系到他们的语言能力能否真正得以提高。正确的做法是:以语法规则为框架,以词汇、语言知识为基础,以情境、任务的设置为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在具备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执行语言行为,又通过语言行为来巩固和提高语言能力,完成两个部分的良性互动,从而使语言学习的根本得以回归。 “任务型”“交际性”教学模式的推广改变了以往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不能因此就彻底否定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做法应是将两种思想中精华的部分结合起来。这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一、借助母语的结构和隐语现象辅助英语教学 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在结构上都有共性。比如,对大多数民族来说,字母——音素——文字是最方便的文字体系。(邓万勇,XX)汉语在语言形态上虽然与英语有很大的区别,但在文字表意上,他们都有许多共通之处。所以,我们在具体教学中不应片面强调英汉语言的差异,而应充分利用母语与英语在句法结构、言语习惯、语言逻辑等方面的共性,引导我们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语言规律来实现语言知识的正迁移,从而更好地完成英语学习。 例1.汉语:我在王府井大街上遇见了她。我是在王府井大街上遇见她的(不是在天安门广场)。英语:i met her in the wang fujing was in the wang fujing street that i met
her.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英汉在句型结构上的相通之处。这种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英语的强调句型。 例2.he lived here2years ago.(=he left here2years ago.) 这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学生很难理解。其实,汉语也有一样的表达方式,即他住在这儿是两年前的事了。(意即:他两年前就离开了,现已不住这儿了。)
例3.it will be a long time before he realizes his mistake.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他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较以上两句就会发现,英汉都是通过结构连词达到这一表达效果的。 再如:在讲授虚拟语气的用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类似的语言现象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气(moods)的用法。其实,英语中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的使用就是为了降低语气的生硬度,使说话的语气变得更柔和。例证1. would you please …? 比will you please…?;could you…? 比can you…? 的语气更委婉、客气。例证2在order, demand, insist(坚持要求)等单词的宾语、主语、同位语从句中要用虚拟语气 (should) do也是同样的道理。汉语的语气表达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只不过通常是加上语气词达成这一表达效果的。如:“您”——“你”、“请”——“务必”、“能不能……?”——“一定”,还有“可以……吗?”“……怎么样?”、“麻烦你……?”等语气词的使用都能起到软化语气的作用。 教学中如果细心观察,还能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词语在音、义上也是相通的,如“borrowed words”——“舶来词”,“舶来”意即“运输”、“引进”,与“borrowed”一词的音、义相同。还有cool——酷,sofa——沙发等等。 二、注重词形、词性转换规则的教授,使词汇学习体系化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基础,而现行课堂教学中更多注重单词的语境特征和语义理解,传统教学中词形、词性转换规则和基本构词法等知识的教授常常被忽略。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单词记忆困难、不成体系的后果,学生在遣词造句时也会错误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