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是“两税”和非税收入比重大,使我省可用财力与收入增长严重不同步。XX年我省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亿元,但可用财力仅增加亿元,只占收入增加额的%。而与财力增长水平不相适应的是,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财政每年用于安排“两个确保”、配套粮食风险基金、增加职工工资等方面的支出大量增加,新增财力难以保障支出的需要。据统计,1999—XX年,我省政策性增支为亿元、亿元和亿元,是当年新增财力的倍、倍和倍。可用财力增长缓慢,刚性支出大量增加,致使我省财政发展中面临的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县级财政普遍困难。我省大部分县(市)农业比重较高,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九五”期间县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XX年,县级财政收入总量为亿元,仅占全省的%,比1994年下降了个百分点。近几年国家为了扩大内需、维护社会稳定,出台了一些增支政策,使县级财政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加上财政供养人口多,债务负担重,县级财政困难不断加剧。三是各级财政风险和还债压力不断增大。截至XX年末,我省政府主权外债余额占当年地方级收入的%,低于外债警戒线个百分点。我省政府主权外债规模就全国来说相对较小。但由于我省财政总量小,各级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部分县(市)“保吃饭”都很困难,财政还债付息能力很弱,一些地方债务风险已经凸现。据测算,XX—XX年我省新到期的政府主权外债总额平均每年需要偿还近5亿元。预计项目单位只能偿还1?3左右,其余很可能转嫁给同级财政。由于很多地方不能按时偿还到期的政府主权外债,使得国家对我省实施了强制扣款,形成了国家扣省里,省里扣市县的恶性循环。但由于很多市县已无钱可扣,外债风险有逐步向省里转移的趋势。自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省争取到亿元国债转贷资金(含国债技改贴息转贷资金),这是十分必要的,今后我们还要积极争取。按照规定,转贷资金从1999年开始付息,XX年开始还本(1999—XX年我省各级财政已支付利息亿元)。由于国债建设项目大多是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还款能力弱,如果项目单位不能按时偿还,这部分债务也要转嫁给政府财政。此外,我省为解决粮食风险基金配套资金不足和化解省国投等信托投资公司及农村合作基金会债务兑付风险,还以政府名义先后向国家专项贷款亿元。这样大规模的债务,使财政面临巨大风险,负担十分沉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强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今年,全省财政收入计划安排亿元,增长%。这样安排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近几年来,我省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主要经济指标一直稳定增长,去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今年全省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发展,这为全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二是近年来,为了给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同时也为个别市县消化收入虚收因素留有空间,我省财政收入计划增幅始终低于gdp预期增长目标。经过几年来的连续消化,我省长期形成的虚收、超缴等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收入的基础已经夯实,从去年开始我省财政收入已基本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此前提下,随着今年我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继续保持适度增长是可以实现的。三是根据目前掌握的国家和省出台的增支政策测算,今年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必保支出增支数额较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如果财政收入不能保持一定增长幅度,各级政府将很难应付复杂经济环境带来的一些突出矛盾和焦点、难 点问题。安排一个积极稳妥的收入计划十分必要。四是除原有税源外,一些新的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原油资源税纳税定额提高,个人所得税税源增加等,都将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只要各级财税部门严格依法治税,加强收入征管,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就一定能够巩固和发展全省财政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我省财政工作新局面
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和积极稳步推进公共财政改革,是财政工作面临的长期任务,也是解决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各级财政部门要不断深化对经济与财政关系的认识,着眼全省经济发展大局,研究财政发展新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一)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导向作用,努力推进和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目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通过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来解决。从经济与财政辩证关系看,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着财政收支规模和作用的方向。财政发展壮大,必须靠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研究财政发展思路,必须研究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综合运用财政手段促进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是要研究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新方式。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财政要逐步减少对竞争性、经营性领域的直接投入。但公共财政并不是“吃饭财政”,也不是简单地退出经济领域,而是财政支持经济方式的转换,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仍然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财政支持经济发展,除了传统的资金扶持外,还可以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改善环境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这要求财政部门在树立公共财政意识、转变理财观念的同时,还必须在支持经济发展的范围、方向、方法和手段上,研究新的思路和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要扩大财政投入的乘数效应。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民间资金、社会资金的投入方向。当前,要积极配合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改革财政资金供给方式,研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尽可能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粘合作用,努力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投入。三是要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要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财政资金配置到既是经济发展急需,也是效益最好的地方,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并最终把这种效益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我省是财政穷省,挤出一点建设资金非常不容易,投入时必须慎之又慎,切忌盲目铺摊子,搞重复建设,要真正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事关我省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上,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效益提高。四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关系。从理论上讲,经济与财政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XX年,我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比全国水平低个百分点。XX年虽然我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提高,达到%,但仍比全国水平低5个百分点左右。对这个问题如何把握,财政部门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既要考虑不断提高我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要考虑经济增长的后劲。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财政收入仍然要保持一个合理的、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这种增长不是靠提高税率、出台新税种,而是靠发展经济,提高效益,依法治税、加强征管来实现。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税政策,实现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