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4-07-02 20:54:26

河南新农村建设规划 安徽新农村建设规划 北京新农村建设规划 河北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房屋规划 山东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样板房小别墅 2011新农村房屋设计 新农村建设住宅设计 江苏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体系。要调整地区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支持农业的能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必须把财政支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建设好农村服务市场体系。必须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流通信息化和农民知识化的扶持和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经济补贴和保险制度。

2.建立健全城市支持农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当前,我市农村的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十分落后,保障能力和保障范围比较小,保障项目也很少,农村保障和救助制度刚刚起步,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首先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制度上解决农村人口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问题,减少因城乡差别带来的社会矛盾;其次是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缓解农村人口看病难、看病贵和抵御大病能力低的问题;再次是建立农民基本养老金制度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五保户”和孤儿残障人员要建立全新的特殊眷顾制度,使其老有所养,弱有所依。

二、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

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方面,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客观要求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质量。另一方面,村民向市民转移,农村人均占有土地相对增加,为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提供了机会,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条件。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来带动广大农村直至贫困地区农村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想之路。随着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全方位、多层面密切联系,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对工业和城市发展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用创新的“三农”思想来代替传统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定势,立体的构建城乡间经济增长框架,并积极有效地注入良性互动机制。当前,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抓住多区域合作新兴机遇,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加强区域间经济技术合作,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县城和重点镇,集约发展小城镇,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促进城乡之间劳动力、技术、资金的合理流动和科学整合,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从实际出发有效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1.充分认识自身实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现实,立足现有条件,遵循经济规律,顺应市场要求。要凝聚各方力量,抓住机遇,认真落实好党在新农村的各项政策,下大力气解决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突出重点,兼顾其他。要把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为突破口,结合国家扶贫开发基础建设大会战和城乡清洁工程,加强农村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乡市场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环境。要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在确保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兼顾地区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共同发展。继续扩大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果蔬、花卉、绿化树等特色产业规模,在优化品种、提高质量上下工夫。要扶持和培育一批品质高、规模大、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3.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结农户与企业、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不断探索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道路,适应合作经济发展规律,科学调整农业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最大限度地为农民朋友降低生产成本,维护好农民的利益。要积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带领农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劳务输出从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速度,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要不断提高劳务输出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扩大政府在劳务输出过程中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要强化政策性服务和市场的指导作用,让农民朋友在劳务输出活动中有安全感,无后顾之忧。

四、以解决困难群众温饱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消除贫困,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城乡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任务。集中财力办好农村事业,切实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消除贫困,建设新农村,就要以村为单元统筹安排好扶贫资金,以解决困难群众温饱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一次性制定开发规划,分年实施,一个村一个村地进行开发建设。这样有利于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攻坚,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农村开发必须立足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二、三产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按照“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的要求,推行“村有开发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农村开发工程,努力增加种养殖业、林业的收入。下大力气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水、电、路、医、校等关系到贫困群众生活质量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增强农民朋友在自然条件差、人居环境恶劣的大石山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工程。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分析,统筹进行安排。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权益抓发展,根据他们的承受能力搞推动,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和获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县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固镇的必然要求。搞好村镇规划,对于加强村镇建设、集约使用土地、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和土地向规模集中,重点做好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把握好规划的调研、制定和落实环节;注重生产与生活、村建与房建、经济与文化、人居与自然、节约与集约相统筹。

规划编制的原则是:科学调研、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尊重民意、一次规划、分布实施、政府引导、群众参与。

二、工作目标

以“打造新村镇、发展新农业、实施新政策、培养新农民、优化新环境”为载体,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以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支撑,以培训教育和文明创建为手段,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实现通路、通电、通邮、通电话、通电视,实施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做到有组织网络、有建设规划、有文化体育场所、有垃圾处理场、有禽畜饲养栏;乡村环境建设达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做到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准一条发展好路子、培养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兴办一个好项目;确保农村教育达标、计划生育达标、殡葬改革达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标、生态环境保护达标。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后续产业的培植、骨干产业的扶持、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基层组织政权建设和村庄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村生态环境等,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切实抓好村庄建设规划。

争取在3-5年内实现全县村庄建设规划的全覆盖。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有关部门要严格按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原则上一户一宅),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没有完成规划的村镇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未完成规划编制前,严禁乱批乱建。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各乡镇均要设立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同时要保证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区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最低也要达到“四清五改”标准。要注意提高民宅设计水平,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充分体现固镇的本地民俗风情,要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2007年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全县228个村(居)中的18个省、市示范村,同时又组织编制完成了10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包括16个居委会已纳入县城整体规划和乡镇规划<城关镇>,在此不在单列)。从2008年起,全县194个村(居)建设规划进入整体推进阶段,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坚持三个优先,即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庄优先;沿交通主干线村(居)和农村集贸市场优先;城乡结合部村(居)优先。编制村庄规划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进行,乡(镇)政府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上报县政府审批。县建设局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对规划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作为示范点、“以奖代补”和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供10个以上户型设计方案,供不同区域的农户在居家建设时参考。

(二)努力做好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我县产业规划要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根本,以示范引导为突破,以培训农民为载体,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以民主管理为保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采取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农民参与的方式,继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良种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经过5年的努力,培育形成2—3个农业支柱产业,建设1—2个现代农业园区;各乡镇要培育1个特色产业,建设1—2个农业科技园;各村要有1个特色产业,建设1个富民经济小区,最终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
1. 主导产业发展。
(1)花生产业: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主要以王庄镇重点基地建设。
(2)棉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主要以濠城镇、石湖乡重点基地建设。
(3)蔬菜产业:以新马桥镇为龙头基地,带动全县25万亩蔬菜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玉鹏、彭伟两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
(4)食用菌产业:主要以城关镇为重点基地建设,发展到4000万袋。
(5)养鸡产业:主要以大成集团为依托,以连城镇、仲兴乡、杨庙乡为重点基地建设,发展养鸡大棚1000个,发展养鸡大户800户,年出栏2000万只。
(6)养猪产业:主要以刘集镇、任桥镇为重点基地建设,年出栏65万头,存栏30万头。
2. 产业化建设目标。
(1)加快全县养殖基地建设,年出栏达到50万头,存栏20万头,力争建成一个生猪屠宰加工厂。
(2)加快肉鸡产业基地建设,力争企业年加工规模达到1500万只,发展肉鸡养殖基地50个,规模养殖户500户,年出栏肉鸡1500万只。
(3)做大湖沟镇马楼村和杨庙乡庙新村黄瓜专业市场,力争实现年交易量7万吨,带动发展黄瓜生产基地万亩。
(4)做强湖沟镇旗王村板材加工业,力争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同时带动其他产业。
(5)兴建一个食用菌加工企业,对全县食用菌进行深加工。
(6)努力建成一个生猪交易市场。

(三)积极编制公共事业规划。

加强全县村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按照村镇规划标准要求,分级配置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制镇基础设施健全、文教设施配套、环卫设施齐全,建有公共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实现街路绿化、庭院美化;村(居)道路硬化平整通畅,建有文化室、图书室、体育场、休闲广场等文化娱乐场所,加强农村网络建设,逐步实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网络工程建设。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农民中尽可能多地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阅读更多机关政务,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范文频道。
喜欢范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