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难在何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作为公有企业改革成本的主要承载群体,下岗失业党员在改革与竞争的夹缝中负重谋生,绝大部分成为了城市隐性党员,在基层社区党组织管理的视野中已难找到他们的踪迹。xx市市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说明,要破解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突破隐性屏障是关键,建立教育管理机制是保障。
一、直面现实,认识解决下岗失业党员隐性化的紧迫性
xx市市在全面完成公有企业、事业单位、街道体制三大改革后,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加之城市基层党的基础工作的相对滞后,一度出现了大量下岗失业党员隐性化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口袋”党员比例大。全市133家公有企业和325家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后,共向街道社区整体接转和全程接转党员组织关系3174人,占街道社区党员总数的85%。查找党员前手拿组织关系介绍信不到社区报到的党员有1012人,占接转党员总数的32%。“口袋”党员中,流出党员、在两新组织打工党员、个体工商户党员和待岗党员分别占12%、47%、9%、32%。
2、“花名册”党员正在增多。全市3174名下岗失业党员中,长期频繁流动而不知具体去向的党员有723人,占党员总数的23%。其中xx市市内街道、城乡间流动党员427人,占59%;流出xx市市外党员296人,占41%。这些党员基本处于既不与流出地党组织取得联系,也不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 ,成了名副其实的装在档案袋里的“花名册”党员。
3、“隐蔽”党员呈扩大趋势。近些年来xx市市非公企业发展迅猛,总数已达3195家,从业人数万人,其中下岗再就业党员705人。这些党员中,有368名党员不愿在企业亮名身份,普遍存有“雇佣心理”,认为自己是“打工仔”,主要是挣钱谋生,主观上有“不作为”思想,行动上不与企业党组织和居住地党组织联系,成为了脱离党组织的“隐蔽”党员。
4、“空挂”党员的隐性时间越来越长。据统计,XX年全市“空挂”党员中,隐性时间超过1年以上的占“空挂”党员总数的61%,超过两年以上的占26%,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3%、8%。
上述这些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的“口袋”党员、“隐蔽”党员、“花名册”党员、“空挂”党员,不仅是党的zz资源的流失,影响基层党组织建设,而且不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必须清醒认识解决下岗失业党员隐性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认识到,解决隐性党员问题,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任务的重要前提,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党的全局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突出重点,逐步构建下岗失业党员科学管理体系
1、调整——从源头上治理。切实防止党员隐性化问题产生,关键是要从源头上做好工作,在企业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在调整中加强党的工作,巩固党的组织。xx市市委主要是做到了“两同步一参与”,即企业在制定关、停、并、破方案时,同步考虑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企业正式实施改制方案时,同步进行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市委部门派人全程参与企业改革,指导企业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XX年2月,原xx市市绢麻纺织印染厂由深圳老板左彪整体买断后,重组为xx市市益林麻棉纺织印染厂。当新企业挂牌成立时,该厂党总支部也批文同步下发、同时挂牌,没有出现组织管理“断层”,避免了党员隐性化问题的出现。
2、组建——在发展中管理。主要针对非公有经济迅猛发展,民营企业一统xx市经济的形势,在发展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组建工作。一是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变更速度较快,组织内部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派人指导组建等多种组织设置方式,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共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32个,使党组织的覆盖面达到了100%。二是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配合公有企业关、停、并、破改制,xx市市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于XX年5月撤消了经工委、财工委、私企工委等7个战线党工委,将这些企业主管部门下属的改制企业党组织关系,整体接转到所在地的街道党工委管理。公有企业改制清盘以来,全市4个街道党工委共接收转入公有改制企业、转体事业单位党组织115个,基本杜绝了组织管理“盲区”的出现。
3、延伸——在接转中建设。公有企业改制后,街道社区已成为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载体,其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员教育管理的质量。对此,市委主要抓了两项建设:一是切实加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通过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公开招聘干部竞争上岗,适时选配一批年富力强、富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干部进入社区工作,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社区党务工作者,增强了社区党建工作力量。二是调整社区组织设置。按照“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的党建延伸目标,全市共建立社区党总支23个,小区党支部68个,楼栋党小组182个,做到了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的组织就有党建主题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4、梳理——在查找中跟踪管理。市委针对下岗失业党员数量大、分布面广、涉及单位多的特点,按照“普遍登记、逐人排查、跟踪寻找”的要求,分“调查摸底、核实衔接、检查验收”三个阶段,采取了六种方式进行查找。一是逐户逐人“问”。各党支部对“隐蔽”党员采取“拉网式”访问,逐户逐人了解党员地点、时间、原因、联系电话,逐一填报流动党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做到访一户、核一户、登一户、不留空白。二是街道、社区、机关干部“包”。各街道、社区、机关建立干部摸底排查“四包”责任制,即包摸底、包查访、包登记、包台帐,做到责任明确,不走过场。三是发动亲友“找”。对一时不知去向的党员,通过建立党员查找网络,动员家人走亲访友找,邻里互相介绍找,朋友出差、旅游找,做到不漏一人、不掉一户。四是发函寄信“催”。对每一个“隐蔽”党员,市委组织部通过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发公告催;各街道、社区、机关统一发公函找。五是部门配合“查”。到今年5月底,全市共查找党员3110人,其中市内党员2755人,流出省外党员202人、省内常德市外党员84人、常德市内县间党员69人。通过全面查找,已将所有下岗失业党员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让这些党员都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
三、讲求实效,探索创新下岗失业党员教育长效机制
1、适应新情况,建立教育管理机制,确保党员离岗不离党。一是党员下岗前,由所在企业党组织与党员签定《党员下岗责任书》,对下岗职工党员在脱离原党组织后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履行应尽的义务。二是建立了下岗失业党员登记制度。社区党组织对每名下岗失业党员都建立登记卡,登记卡内容包括党员基本情况、原工作单位、现就业单位(或服务处所)、收入情况及联系地址和号码,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下岗失业党员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到所在社区党组织口头或书面形式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四是建立党员联系制度。在街道和社区都设立了下岗失业党员联络员,定期到下岗失业党员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