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成为幼儿园教育热点

发布时间:2018-10-29 11:19:42

  目前的教育行业五花八门,英语、绘画、拼音、钢琴样样在行,但是见到长辈却懒得开口说“您好“,不少家长片面重视孩子的知识、能力教育,却忽略了感恩孝道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近日召开的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上,来自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就孩子的感恩和孝道教育进行了热议。

  感恩教育被忽视

  目前不少幼儿教育专家指出,当前的学前教育中有片面重视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的倾向,学前教育更应重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孝道就应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

  作为中国流传几千年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孝道,如今已经不那么受重视,但其实孝道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被过分宠爱,不少孩子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而回报、感恩观念却比较淡薄,这对孩子们的成长不利。

  日前有关幼儿园礼仪调查显示,发现只有52.5%的孩子会“经常”主动与他人打招呼,“偶尔”主动打招呼占37.4%,“从不”主动与人打招呼占10.1%,并且其他各项礼仪行为的数据结果同样不是很理想。

  不少幼儿园老师表示,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孩子们早教的同时,却把幼儿礼仪教育边缘化,造成了“知书宝宝”多,“达理宝宝”少的问题。孩子一发脾气就打爷爷、骂爸爸的现象在不少家庭都有出现,更有不少隔代教育家庭因为过度宠爱孩子而导致孩子目中无长辈,缺乏基本的礼仪。

  家庭幼儿礼仪

  许多幼儿园办园之初就确定了“尚礼育人”的办学特色,把幼儿礼仪教育渗透日常课程,但最后效果并不明显。幼儿园教完礼仪规范后,孩子们当时做得很好,但往往过了一个周末或者寒暑假,幼儿又恢复了原先的行为习惯。

  经调查,这些现象与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不重视,教育方法与幼儿园不一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园方对此提出了“家园合作”的概念,把幼儿礼仪教育延伸进家庭。

  一方面,幼儿园通过游戏、儿歌、环境、模仿等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另一方,让家长们通过沙龙等活动参与到同学礼仪的活动中。

  幼儿园要善于利用国学和传统文化资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3-6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良好的礼仪是高情商的体现,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人际交流有重要影响。

阅读更多礼仪范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范文频道。
喜欢范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