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自己

发布时间:2018-10-14 14:24:24

如何控制自己

精选阅读(一):

如何管理自己?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么不管你从何处起步,你都能够沿着自己所选取的道路登上事业的顶峰。

但是,有了机会,也就有了职责。这天的公司并不怎样管员工的职业发展;实际上,知识工作者务必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你就应在公司中开辟自己的天地,知道何时改变发展道路,并在可能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奋、干出实绩。要做好这些事情,你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正因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由www.telnote.cn整理]

历史上的伟人——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都很善于自我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成为伟人的原因。但是,他们属于不可多得的奇才,不但有着不一样于常人的天资,而且天生就会管理自己,因而才取得了不一样于常人的成就。而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包括那些还算有点天赋的人,都不得不透过学习来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我们务必学会自我发展,务必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贡献,而且还务必在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持续着高度的警觉和投入——也就是说,我们得知道自己就应何时换工作,以及该怎样换。

■我的长处是什么?地产广告语

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的状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即便是在这一点上,人们也往往认识不清。然而,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如果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

以前的人没有什么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长处,正因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职业:农民的儿子也会当农民,工匠的女儿会嫁给另一个工匠等。但是,此刻人们有了选取。我们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

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回馈分析法。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能够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回馈分析法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在较短的时刻内(可能两三年),发现自己的长处——这是你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后,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没有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的长处无法发挥出来。同时,你也将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潜质不是个性强。最后,你还将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完全不擅长,做不出成绩来。锲而不舍的下一句

根据回馈分析的启示,你需要在几方面采取行动。

首先最重要的是,专注于你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

其次,加强你的长处。

回馈分析会迅速地显示,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学习新技能。它还将显示你在知识上的差距——这些差距通常都能够弥补。数学家是天生的,但是人人都能学习三角学。

第三,发现任何由于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见和无知,并且加以克服。

另外一点也同样重要——纠正你的不良习惯。所谓不良习惯,是指那些会影响你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表现的事情。

把预期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也会发现自己不能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一窍不通、毫无天分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我们甚至连平庸的水平都达不到。人们,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就不就应试图去完成这些领域的工作和任务。他们就应尽量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不能胜任的领域上,正因从无能到平庸要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人们付出多得多的发奋。然而,大多数人,尤其是教师,还有组织,都一门心思要把潜质低下的人变成合格者。其实,他们还不如把精力、资源和时刻花在将称职者培养成佼佼者上。

■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时是怎样把事情给做成的。实际上,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不一样人有着不一样的工作方式和表现。许多人不是以他们习惯的方式工作,这当然就容易造成无所作为。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可能比“我的长处是什么?”这个问题更加重要。

同一个人的长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由人的个性决定。不管个性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它肯定是早在一个人进入职场前就构成了。正如一个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是既定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基本固定,它能够略微有所调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变——当然也不会轻易改变。而且就像人们从事自己最拿手的工作容易做出成绩一样,他们要是采取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方式也容易取得成就。通常,几个常见的个性特征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方式。

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还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的人。绝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读者型和听者型之说,而且很少有人既是读者型又是听者型。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更少。

■我如何学习?

要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方式,需要弄清的第二点是,他是如何学习的。许多一流的笔杆子都不是好学生——温斯顿·邱吉尔就是一例。在他们的记忆中,上学往往是十足的折磨。然而,他们的同学有这种记忆的却很少。他们可能在学校里得不到什么乐趣,对他们来说上学的最大痛苦是无聊。有关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笔头好的人一般不靠听和读来学习,而靠写来学习,这已成了一种规律。学校不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学习,因此他们的成绩总是很糟糕。

所有的学校都遵循这样的办学思路:只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从。但是,对学习方式跟别人不大一样的学生来说,被迫按学校教的方式来学习就是地狱。实际上,学习大概有六七种不一样的方式。

像邱吉尔这样的人靠写来学习。还有些人以详尽的笔记来学习。例如,贝多芬留下了许多随笔小抄,然而他说,实际上他作曲时从来不看这些随笔小抄。当被问及他为什么还要用笔记下来时,据说他回答道:“如果我不立刻写下来的话,我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把它们写到小本子上,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了,也用不着再看一眼。”有些人在实干中学习。另一些人透过听自己讲话学习。

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认识当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的。当我问人们:“你怎样学习?”大多数人都知道答案。但是,当我问:“你根据这个认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吗?”没有几个人回答“是”。然而,知行合一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如果知行不合一,人们就会无所作为。

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我如何学习?这是你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但是,光这些问题显然不够。要想做好自我管理,你还需要问这样的问题:我能与别人合作得好吗?还是喜爱单枪匹马?如果你确实有与别人进行合作的潜质,你还得问问这个问题:我在怎样的关联下与他人共事?

一些人作为团队成员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单独工作最出色。一些人当教练和导师个性有天赋,另一些人却没潜质做导师。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我如何才能取得成果——是作为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许多人做顾问时的表现会很出色,但是不能够承担决策的负担和压力。与此相反,也有许多人需要顾问来迫使他们思考,随后他们才能做出决定,之后迅速、自信和大胆地执行决定。

顺便说一下,一个组织的二号人物在提升到一号职位时常常失败,也正是正因这个原因。最高职位需要一个决策者,而一个强势的决策者常常把其信赖的人放在二号位置,当他的顾问。顾问在二号位置上往往是很出色的,但是换到一号位置,他就不行了。他虽然知道就应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但是不能理解真正做决定的职责。

其他有助于认识自我的重要问题包括:我是在压力下表现出色,还是适应一种按部就班、可预测的工作环境?我是在一个大公司还是在一个小公司中工作表现最佳?在各种环境下都工作出色的人寥寥无几。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些人在大公司中十分成功,换到小公司中则很不顺利。反过来也是如此。

下方这个结论值得我们反复强调:不好试图改变自我,正因这样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就应发奋改善你的工作方式。另外,不好从事你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工作。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要能够自我管理,你最后不得不问的问题是: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道德准则对每一个人都一样。要对一个人的道德进行测试,方法很简单。我把它称为“镜子测试”。

20世纪初,德国驻英国大使是当时在伦敦所有大国中最受尊重的一位外交官。显然,他命中注定会承担重任,即使不当本国的总理,至少也要当外交部长。然而,在1906年,他突然辞职,不愿主持外交使团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举行的晚宴。这位国王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色鬼,并且明确表示他想出席什么样的晚宴。据有关报道,这位德国大使曾说:“我不想早晨刮脸时在镜子里看到一个皮条客。”

这就是镜子测试。我们所尊从的伦理道德要求你问自己:我每一天早晨在镜子里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组织或一种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另一个组织或另一种情形下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道德只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来说。

如果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不为自己所理解或者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容,人们就会备感沮丧,工作效力低下。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十分成功的人力资源主管的经历。这位主管所在的公司被一家大企业收购。收购之后,她得到了提升,从事的是她以前做得最出色的工作,包括为重要职位挑选人才。这位主管深信,在选人时,公司只有在排除内部的所有可能人选后才能从外部招聘人才。

但是她的新公司认为就应首先从外部招聘,以吸收新鲜血液。对于这两种方式,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根据我的经验,适当的方式是两者兼顾。然而,这两种方式在根本上是互不相容的——表面上是政策不一样,实质是价值观的不一样。

这说明在该公司人们对以下三个问题有着不一样看法:组织与员工之间是怎样的关联;组织就应为员工以及员工的发展承担何种职责;一个人对企业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经过几年挫折,这位主管最终辞职——尽管她的经济损失很大。她的价值观和这个组织的价值观就是无法融合。

至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是着眼于短期结果,还是注重长远发展,这同样是价值观问题。财务分析师认为,企业可两者同时兼顾。成功的企业家知道得更清楚。诚然,每一家公司都务必取得短期成果。但是在短期成果与长期增长之间的冲突中,每一家公司都将决定自己所选取的重点。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关于企业职能与管理层职责的价值观冲突。

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长处很少发生冲突,相反,两者能产生互补。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一个人做得好甚至能够说是相当好、相当成功的事情——可能与其价值体系不吻合。在这种状况下,这个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贡献毕生的精力(甚至没必要贡献太多的精力)。

■我属于何处?

少数人很早就知道他们属于何处。比如,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通常在四五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成为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了。物理学家通常在十几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决定了自己的工作生涯。但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很有天赋的人,至少要过了二十五六岁才知道他们将身属何处。然而,到这个时候,他们就应知道上方所谈的三个问题的答案: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我的价值观是什么?随后,他们就能够并且就应决定自己该向何处投入精力。

或者,他们就应能够决定自己不属于何处。已经知道自己在大公司里干不好的人,就应学会拒绝在一个大公司中任职。已经知道自己不适合担任决策者的人,就应学会拒绝做决策工作。巴顿将军(他自己大概永远不知道这一点)本来就应学会拒绝担任独立总指挥的。

同样重要的是,知道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也使得一个人能够坦然理解一个机会、一个邀请或一项任务。“是的,我将做这件事。但是,我将按照我自己的特点,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做这件事,进行这样的组织安排,这样来处理当中所牵涉的关联。这是我在这个时刻范围内就应会取得的成果,正因这就是我。”

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准备把握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潜质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我该做出什么贡献?

综观人类的发展史,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需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该做出什么贡献?正因他们该做出什么贡献是由别人告知的,他们的任务或是由工作本身决定的(例如农民或工匠的任务),或是由主人决定的(例如佣人的任务)。以前的人大多都处于从属地位,别人吩咐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那时涌现出的知识工作者(即所谓的“组织人”,organization?man)还指望公司的人事部为他们做职业规划

随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就再没有人想让别人来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年轻的男男女女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我想做什么?而他们所听到的答案就是“你们自行其是吧”。但是,这种回答同“组织人”听命公司的做法一样错误。那些坚信自行其是就能做出贡献、实现抱负、取得成功的人,一般连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做不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走回头路,让别人来吩咐、安排自己要干什么。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他们还不得不提出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提出过的问题:我的贡献就应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务必思考三个不一样的因素:当前形势的要求是什么?鉴于我的长处、我的工作方式以及我的价值观,我怎样才能对需要完成的任务做出最大贡献?最后,务必取得什么结果才能产生重要影响?

请看一位新任命的医院院长的经历。这是一所享有盛名的大医院,30年来一向就靠名气顺利经营着。新院长上任后决定了自己应做的贡献:两年内在医院的某个重要领域建立起卓越服务的标准。他决定以急诊室为重点,正因该院的急诊室地方比较大,受人注意,而又秩序混乱。他决定,到急诊室就诊的每一个患者务必在60秒钟之内由一名合格的护士接待。一年之内,该医院的急诊室变成了美国所有医院的样板,又过了两年,整个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正如这个事例所证明的,把眼光放得太远是不大可能的——甚至不是个性有效。一般来说,一项计划的时刻跨度如果超过了18个月,就很难做到明确和具体。因此,在多数状况下我们就应提出的问题是:我在哪些方面能取得将在今后一年半内见效的结果?如何取得这样的结果?回答这个问题时务必对几个方面进行权衡。首先,这些结果就应是比较难实现的——用当前的一个时髦词说,就是要有“张力”(stretching)。但是,这些结果也就应是潜质所及的。设定一个不能实现的目标或者只能在可能性微乎其微的状况下实现的目标,根本不能叫雄心勃勃,简直就是愚蠢。其次,这些结果就应富有好处,要能够产生必须影响。最后,结果就应明显可见,如果可能的话,还应当能够衡量。确定了要实现的结果之后,之后就能够制订行动方针:做什么,从何处着手,如何开始,目标是什么,在多长时刻内完成。

精选阅读(二):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我们不能很好的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是正因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坐在那里想要看书,却怎样也看不进去。脑子里充斥着各种念头,让你的内心不能平静。于是,你可能打开一本书,没有看上几页,又匆匆合上了。

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能够拿着一本小说一口气读完的畅快淋漓?你是否记得小时候能够旁若无人的在那里玩着自己的玩具?那个时候我们很单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长大了,我们的头脑承载了太多的信息量:求学,找工作,买房子,结婚等等–这每一件事都包含了无数的信息量要求我们掌握。于是,焦虑来了,烦恼来了,我们的内心变得不再平静。

此刻,我正在过着一种简化的生活,利用简化的力量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内心始终持续在一种完全平静的状态。这天我就说说如何使自己的内心处于一个平静的状态,排除外界的干扰,专心致志的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并且享受这种乐趣。

一、停止抱怨这个世界

我的周围有太多人抱怨这个世界了。几乎每一天都能接到来自各色各样的人的抱怨。妈妈抱怨家务活太多,她根本没有时刻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朋友抱怨学校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甚至昨日打篮球的时候,还有人抱怨篮球没气。如果你做一个统计,一天下来有多少人在抱怨,我想这个数字会让你吃惊的。

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好啊,为什么要去抱怨呢?我充满烦恼的这天不正是昨日殒身之人所祈求的明天么?我们就应充满感激的看待这个世界啊。感谢这些苦难,让我还能体会到人间的痛楚。

上个月打篮球的时候被别人绊倒了,扭伤了右脚,肿的跟馒头似的。前天又去打篮球结果眼镜框被球砸坏了,又得重新配眼镜……我不会去抱怨那个绊我的人,也不会抱怨那个篮球。相反,我会怀着感激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感谢他赐予我痛苦,让我明白有一双健康的双脚是多么的完美;感谢篮球砸坏我的眼镜,让我体会到鼻梁上方的这个小东西有多么重要。

你可能觉得我很傻,但就是这种不抱怨的心态,让我随时都能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有的时候,事情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看问题的人所处的境界不一样罢了。

也许你的生活很贫困,也许你没有朋友,也许你没有工作,也许你没有家人,因此你急切地期望减轻自己身上沉重的负担。然而,命运有时不是那么顺畅,总会有一两件事情让你陷入抱怨的深渊中。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会抱怨自己的出身,父母,上司……

停止你的抱怨吧,让烦躁的情绪平静下来。你埋怨的这些事物,并不是导致你此刻处境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你自己的心态。而这些处境永远都不会改变,除非你愿意改变自己的心态。

当我抱怨自己弹跳潜质不好的时候,我在大街上方见到了没有腿的人。

当我抱怨这盘菜里有个苍蝇的时候,我在路边与拾荒者擦身而过。

当我抱怨房子太大家务太多的时候,我在车站看见了露宿街头的旅人。

当我抱怨作业太多、工作太多的时候,我看见了失学儿童和下岗工人。

我们有什么值得抱怨的?!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还不够么,我们又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什么价值?我总在想,这些我们抱怨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值得炫耀的资本,我们到底是在无病呻吟还是在有病呻吟呢?

二、简化生活,远离尘嚣。

有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有一个人在海边看见一个老人在钓鱼,个性的是他把钓到的鱼又会放回到海里面。这个人很不明白就问老人:”你为什么不把钓到的鱼拿去卖呢?”老人反问:”我为什么要去卖呢?”那个人回答:”这样你就能赚到钱了。”老人问道:”有钱又能怎样呢?”那个人说:”有钱好啊,有了钱你就能够赚更多的钱,然后到海边买个房子,天天能够吹海风钓鱼休闲,那样的生活多好啊……”老人笑了笑,说道:”那你说,我此刻干什么呢?”

这个故事寓意很深,原来我们一向在追求的东西,其实我们早已经拥有。当我们不再抱怨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会用感激的眼光看待问题。

我时常告诫自己无论我做什么事情,都要使自己的心绪宁静下来。像一位隐士高人那样,远离尘嚣,专心致志,做好眼下的工作。像一个孩子那样,专心于自己的玩具,不去管其他的事情。我想,这就是专注吧。

我想,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平静的内心和冷静的头脑,才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与超凡的决定力。因此,在生活中我经常寻找这种独处的机会,思考如何简化生活,远离尘嚣。

如果你觉得情绪失控了,不妨尝试一下远离这个浮华的尘世,到山里面一个人走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让内心宁静。这个时候你的思想会凝聚在一齐,洞察力和决定潜质也到达顶峰,让你足以应对任何困难,包括自身的缺点。

每一次的独处,我就会更深入的了解我自己,了解我内心的敌人,并且开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战胜敌人。

管理自己情绪的潜质是逐渐培养出来的。以前我很容易情绪失控,甚至有时候会无缘无故的想哭,之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败之后,我逐渐培养了自己坚毅的品质。在任何问题面前,我总是持续内心平静,首先不去抱怨,而要怀着感激的心态看待问题。利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敏锐洞察力和决定潜质去解决问题,人只有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才能得到提升。情绪管理潜质也是如此。

精选阅读(三):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那时就觉得似乎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总是接二连三地袭来,有人就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其实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的事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怎样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做生活的主人。

培养自我控制的意识是开始驾驭自己情绪的关键一步。有了自我控制的意识,经常提醒自己,主动调整情绪,自觉注意自己的言行。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拥有了一个健康而成熟的情绪。另外,我们也能够学习“情绪转移法”,即暂时避开不良刺激,把注意力、精力和兴趣投入到另一项活动中去,以减轻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冲击。能够转移的活动很多,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外界事物对你的吸引力来选取,如各种文体活动、与亲朋好友倾谈、阅读研究、琴棋书画等等。总之将情绪转移到这些事情上来,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强烈撞击,减少心理创伤,也有利于情绪的及时稳定。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又怎样使自己有良好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觉悟,端正学习动机,加强修养,使自己的心胸开阔,提高正确对待挫折的耐受力。其次,要不断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尤其是自控潜质,使自己能经常处于一种冷静而理智的状态之中。第三,要不断培养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件乐事。第四,要在情绪发生波动时善于转移注意力,有意识地做些能转移自己注意力的有好处的事,尽快使自己平静下来。第五,要用心锻炼身体,讲究卫生,保证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注意以下几点,以便更好的调节我们的情绪:

一.原谅别人就当作原谅自己。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对犯错误的人的救赎,也是对自己心灵的升华。不好总是想着对方如何得罪了你,给你造成了多少的损失。想想对方是不是值得要你去如此发火。他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平日待你如何?给对方一个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对于一些人,原谅,远远要比惩罚来的有效。也许只是一时的失误,也许只是一闪而过的歪念。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不好过于苛刻。

二.坚信人是能够改变的,若要改变别人,需先试着改变自己。

不好总是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时候,只要有信心,人是能够改变的。或许是为了友情,或许是为了感情,又或许是为了亲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尤其是对于相爱的人。也许你无法容忍对方的一些毛病,如果你要是爱着对方,就给他机会去改变。但是,严格要求对方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己的一些为对方所不能容忍的毛病,一样要加以改正。永远不好严于待人,宽于待己。这样做会让对方悲哀,失望

三.确信任何痛苦和逆境都是有好处的,并且尽量去找出它们的好处。

你此刻所受到的痛苦,不是毫无好处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一辈子会碰上许许多多的痛苦,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痛苦能够让人颓废,也能够激发人的斗志。痛苦磨练了人的意志,让人们不会轻易的被困难所打倒。

四.不好求全,部份的美也是美。

追求完美的人生,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这种完美真的存在么?我们穷尽一生,只是为了追求那完美的一刻,值得吗?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件事都会有不足。看人看事,先看到其完美的一面,如果你认为这个人值得你去付出,我向你必须能够容忍对方的缺点。不好把目光总盯在丑恶的方面,那样你永远找不到快乐,永远不会有好的情绪。

总之,我期望我们都能够做自己的主人。

阅读更多工作总结,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范文频道。
喜欢范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