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9-02 18:45:18

苏格拉底的故事

精选阅读(1):

苏格拉底的故事

苏格拉底与其学生

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想向他哲学。苏格拉底带着他走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务必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一个销售人员若拥有像被苏格拉底按在河里的年轻人那样强烈求生欲的成功欲望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去到达其目的,阻力为帮忙力,将勇往而不胜,而且成功欲望愈大则发展愈快。因此说企图心将决定销售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由www.telnote.cn整理]

精选阅读(2):

苏格拉底的寓言故事qq幸福个性签名

怪题

古希腊有个青年人自认为自己比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聪明。

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他一个问题:“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带符号的名字

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罗!”

“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

青年人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

“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里来?”

青年人抱怨说:“你怎样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呢?此刻我也问你一个问题。”

“请提吧。”

“你说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

青年人笑了:“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

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以不知为知非知,以不知为不知非不知矣!”

选取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上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在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取。”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路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取。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你们是否都选取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

“怎样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取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们再选取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

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紧之后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但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再选取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取一次吧!”其他学生一齐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取。人生就是如此。”

愁人

学生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快乐?

苏格拉底想了想,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一人郁郁寡欢,骨瘦如柴,似乎一阵风就能够把他吹到天上去。

天使问他:“你为什么老是不快活,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

这人说:“人们都说太阳宝石、月亮宝石是无价之宝,我什么时候能得到它们呢?”

天使十分同情他,便满足了他的要求。

过了一段时刻,天使见这个人仍是愁眉不展,比过去更瘦了,又问:“你还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呢?怎样还是这样满面愁容?”这人双眉紧锁,长叹短叹:“唉,我日日夜夜都担心失去这些宝贝啊!”

天使摊开双手,摇摇头说:“想得到的时候,害怕不能得到;已以到手了,又恐怕失掉它。这样的人,怎样能够享受欢乐呢?”

头发

苏格拉底年轻时有一头十分漂亮的头发。之后,由于他潜心研究哲学,用脑过度,年纪大后,脑门和后脑勺上的头发都掉光了。

一个有着一头漂亮金发的年轻人揶揄地问他:“尊敬的大哲学家,是否头发越少,就意味着学问越多呢?”

苏格拉底说:“不必须。但是,如果脑子里面是空的,即使长着一头浓密漂亮的头发,又有什么用?”

远山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他们就是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精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悲哀了!”

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

拉克苏一脸的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

“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拾麦穗

两千四百多年前的一个黄昏,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着他的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

“此刻,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饱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再换。”三个弟子欣然前行。

第一个弟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一颗大麦穗,如获至宝地摘下。但是,越往前走,他越发现前面的麦穗远比手中的饱满。他懊恼而归。

第二个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训,每看到一个大麦穗时,他总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更大的麦穗必须在前头。麦田快走完时,两手空空的弟子情知不妙,想采一颗,却又觉得最饱满的已经错过。他失望而归。

第三个弟子很聪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识别怎样的麦穗才是饱满的麦穗,第二个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较决定,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里他采摘了一颗最饱满的麦穗。他自然满意而归。

如果把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归类,那么显然第一个是属于“先做了再说”之列。“先做了再说”,省略了思考过程,必然会导致行为的盲目性与无序性,其结果当然“懊恼而归”。第二个当属于“等等再说”之列。“等等再说”,总是在思索、观望这个台阶上停滞不前,“只想未做”必定两手空空,“失望而归”。第三个弟子则是“先想后做”。对事物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及足够的决定之后,才不慌不忙地出手,他当然能够“满意而归”。

快乐

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苹果的香味

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如何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拿著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学生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举著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上后,他又问:“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这次,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他的话音刚落,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起了手。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举起了手。他的神态,引起了一阵笑声。苏格拉底也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十分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求知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打雷以后必定会倾盆大雨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爱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生,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

“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生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大雨倾盆的。”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之后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但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务必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我必须竭尽全力。”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透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

“我必须加倍发奋,”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十分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坚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以前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那位助手十分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就应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原来和几个朋友一齐,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齐,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能够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一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我有很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齐,时时刻刻都能够向它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方老是往下方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乱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貌,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呵!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扣问……个性让我满意的是,能够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花,种一畦一畦菜,这些乐趣呀,没法儿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每一天,他仍是快快活活。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也有许多好处吧!”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一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十分安静。”

之后,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情绪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不踢驴一脚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

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苏格拉底笑笑说:“老朋友,你别生气。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还它一脚吗?”

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博大的胸怀,方能吞吐日月,收放自如!太计较得失、荣辱,人生之路也便越走越窄了!

一天,一位熟知苏格拉底生活节俭的人突然在集市上发现他全神贯注打量几件俗气的陶器,颇觉惊讶,便上前问道:“苏格拉底先生,您今儿哪来的雅兴?”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向来有兴趣的是,看看市场上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

不好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要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只花一分钱,也是昂贵的。

有一回,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

“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贴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贴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能够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底,边喘气边兴奋地说:“告诉你一件事你绝对想象不到的……”

“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

他的学生察觉状况不妙,不解地摇了摇头。

苏格拉底继续说:

“那就就应用你的第二个筛子去检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也就应是善意的,你要告诉我的事是善意的吗?”

“不,正好相反。”他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来。

苏格拉底不厌烦地继续说:“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检查看看,你这么急着要告诉我的事,是重要的吗?”

“并不是很重要……”

苏格拉底打断了他的话:“既然这个消息并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的,你又何必说呢?说了也只会造成我们两个人的困扰罢了。”

苏格拉底曾说:“听信搬弄是非的人或诽谤者的话,正因他不会是出自善意告诉你的,他既会揭发别人的保密,当然会同样地对待你。”

因此,他订出了说话前的三个筛子,不做始作俑者,当然也不好受人利用成了是非的传播者。

急事,慢慢的说;

大事,清楚的说;

小事,幽默的说;

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

没发生的事,不好胡说;

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厌恶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

开心的事,看场合说;

悲哀的事,不好见人就说;

别人的事,留意的说;

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样说;

此刻的事,做了再说;

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

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肚量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

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深敛与己。

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谦让与己。

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宽和与己。

不知道亲爱的朋友做到了吗?大家共同发奋吧,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期望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之后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但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务必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我必须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透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

“我必须加倍发奋,”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十分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坚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以前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那位助手十分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就应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一样的形式。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貌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贴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贴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能够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苏格拉底把这种透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教择偶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取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

虽说,这不必须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苏格拉底的幽默

幽默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品质,它表现为机智地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潜质。幽默来源于对世间事物的洞察,含笑去应对人生中的矛盾或冲突,它常是人们处于困境时实现自我解脱的一种方法。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人们的思想变化有着透彻的洞察和了解,他是古今中外能使别人心服口服的第一个人。苏格拉底对别人的错误从不采取指责的态度,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即幽默感。

据记载,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性情十分急躁的人,往往当众给这位著名的哲学家以难堪。有一次,苏格拉底在同几位学生讨论某个学术问题时,他的妻子不知何故,忽然叫骂起来,震撼了整个课堂。续而,他的妻子又提起一桶凉水冲着苏格拉底泼了出去,致使苏格拉底全身湿透。当学生们感到十分尴尬而又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见苏格拉底诙谐地笑了起来,并且幽默地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必须要跟着下雨的”。这一忍让的幽默虽话语不多,仅仅是一句话而已,却使妻子的怒气出现了“阴转多云”到“多云转晴”的良性变化。大家听了都欣然大笑起来,更敬佩这位智者明哲的高招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和坦荡胸怀。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不难看出智才明哲的高超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幽默是智慧的闪光,幽默不是庸俗的、轻浮的笑语,或是油嘴滑舌的表现,而是洞察世界,入木三分,又言简意赅,含蓄诙谐,寓意微妙深邃,给人以启迪和韵味。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给人以最强烈的印象是他的乐观自信,它能够使人遇难而乐观进取。这种人不论是与人交往,还是沙龙聚会,总是不紧不忙地侃侃而谈,而且逻辑缜密,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内心感情,简单自如地表现出这种内情绪感。这种乐观自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自扎实的文化素养和完美的内心世界。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能够观察到他那机敏的应变潜质。机敏是一种优秀的素质,他能使人反应灵敏,巧解人意,并能以惊人的自制潜质防止在对方刺激下诱发出不良情绪,使双方的对抗情绪得以缓解,消除困境。机敏的人是最容易受到众人好评的。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能够看出他那心胸开阔、襟怀坦荡的性格。能成大气候的人,不会为那些鸡毛蒜皮的细微小事而斤斤计较,大动肝火,凡事都抱达观随和的态度,做到谈笑自若。

难和易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这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这天开始,大家每一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这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之后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精选阅读(3):

苏格拉底的故事,哲理人生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被世人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虽容貌平凡,语言淳朴,但却透露出神圣的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全世界人民心中共同的伟人,这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述关于这位名人苏格拉底的故事,每一则都充满了人生哲学,快来感悟吧!

《昂贵》100字(篇一)

一天,一位熟知苏格拉底生活节俭的人突然在集市上发现他全神贯注打量几件俗气的陶器,颇觉惊讶,便上前问道:“苏格拉底先生,您今儿哪来的雅兴?”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向来有兴趣的是,看看市场上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

不好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要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只花一分钱,也是昂贵的。

《求知》100字(篇二)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胸怀》200字(篇三)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

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苏格拉底笑笑说:“老朋友,你别生气。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还它一脚吗?”

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博大的胸怀,方能吞吐日月,收放自如!太计较得失、荣辱,人生之路也便越走越窄了!

《快乐》200字(篇四)

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贵在坚持》200字(篇五)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这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这天开始,大家每一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这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之后成为着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打雷以后必定会倾盆大雨》300字(篇六)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爱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生,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窘不堪。

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生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大雨倾盆的。”

《假苹果的香味》400字(篇七)

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如何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拿着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学生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上后,他又问:“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这次,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他的话音刚落,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起了手。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举起了手。他的神态,引起了一阵笑声。苏格拉底也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十分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道德》500字(篇八)

有一回,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贴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贴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能够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600字(篇九)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之后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但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务必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我必须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透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

“我必须加倍发奋,”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十分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坚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以前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那位助手十分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就应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心境》700字(篇十)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原来和几个朋友一齐,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齐,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能够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一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我有很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齐,时时刻刻都能够向它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方老是往下方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乱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貌,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呵!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扣问……个性让我满意的是,能够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花,种一畦一畦菜,这些乐趣呀,没法儿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每一天,他仍是快快活活。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也有许多好处吧!”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一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十分安静。”

之后,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情绪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阅读更多工作总结,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范文频道。
喜欢范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