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精选(1):
有研究证明,居民自酿葡萄酒中内含不同浓度的甲醇和杂醇油。有的部分样品中甲醇的含量超过国家葡萄酒中甲醇标准的四百mg/L,甚至超过一千mg/L,杂醇油的含量也在一千mg/L以上。
这样,自己酿制的葡萄酒中可能隐藏着有害、有毒的物质甲醇、杂醇油。
据分析,杂醇、甲醇油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原料。一方面,葡萄皮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霉变也会产生超多甲醇,发酵越彻底,甲醇含量会越高。另一方面,葡萄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过酶的催化作用生成杂醇油。目前,家庭酿制过程还没有除去甲醇和杂醇油的工艺,大家在自行酿制和饮用时就应当心,避免此类有毒、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危害。[由www.telnote.cn整理]
自制葡萄酒的误区:
误区一:酿酒容器不适宜
普通人平时酿葡萄酒,家里的瓶瓶罐罐、水桶、大缸几乎都在使用,玻璃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等也时常“上阵”。
专家认为,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不宜与空气过度接触,那样容易使得酒液氧化,最好用非金属器皿,比如玻璃瓶、玻璃罐。
误区二:葡萄放很久再酿
专家说,在他的酒庄,对葡萄的选取相当严格。除了葡萄种植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外,酿酒的葡萄需要成熟度高、无破损、无发霉等现象。葡萄在常温下不易保存,很容易发生霉变,如果新鲜度不高,会使酒中更容易滋生霉菌。所以,不要把葡萄买回家存放几天后才开始酿酒。
“葡萄品种不同,酿造出来的味道也不相同。如果要酿酒,需要选取同一个品种的葡萄,这样酒的口感更纯正。”专家说,酿造前将葡萄清洗过度也不好,因为葡萄本身附着野生酵母。
误区三:很快扔掉葡萄皮
有的市民将葡萄进行压汁处理后,立刻就扔掉葡萄的果肉、果皮、果核。其实,刚开始发酵时,要让葡萄果皮、果肉、果核在一齐共同进行,持续发酵时间几天到三周后,再将上述东西分离出去,完成装瓶、密封,这样才能使葡萄酒得到酒味、香味和深红的颜色。
误区四:发酵时间过于短
听说很多市民自酿葡萄酒只用不到1个月就开始饮用的状况,专家赶紧纠正。他神情激动地说:“葡萄酒因为葡萄不一样,发酵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来说,白葡萄酒需要3-4个月的发酵时间,红葡萄酒则需要1-2年的发酵时间,时间太短会导致发酵不充分。”
误区五:加糖到葡萄酒中
不少市民在酿造葡萄酒时,除了加中国传统的白酒外,还会加冰糖、白糖等,以增强葡萄酒的口感,这种做法是否妥当
得知这个问题,专家显得个性诧异:“大部分葡萄酒酿造都尽量避免含糖。在葡萄酒发达的国家,人们为了让葡萄酒中少含糖甚至不含糖,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艰苦探索。”专家认为,葡萄酒本身对人体有益,即使糖尿病人也能够喝,如果其中加过多的糖,对人体会有必须的危害。
总结精选(2):
自酿葡萄酒的危害,你了解多少?
1、自酿葡萄酒容易滋生霉菌
用于酿造葡萄酒的葡萄需要成熟度高、无破损、无发霉等迹象的葡萄。葡萄在常温下不易保存,很容易发生霉变,如果新鲜度不高,会使酒中更容易滋生霉菌。所以,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必须要选用新鲜的葡萄,切不可把葡萄买回家存放几天后才开始酿造葡萄酒。
2、自酿葡萄酒的糖分过多统一危害健康
其实,大部分在进行葡萄酒酿造的时候都就应尽量避免含糖。在葡萄酒酿造工艺发达的国家,人们为了让葡萄酒中少含糖甚至不含糖,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艰苦探索。而在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却选取多加糖帮忙发酵,葡萄酒本身对人体有益,即使糖尿病人也能够喝,但如果其中加过多的糖,就会对人体产生必须的危害。
3、用于自酿葡萄酒的容器易发生化学反应
大家在自酿葡萄酒的时候,通常会将家里的瓶瓶罐罐、水桶、大缸等等用做酿造葡萄酒的容器,玻璃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等也时常上阵。其实在自酿葡萄酒时最好不要用塑料、不锈钢、铝器皿等来盛装,以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最好选用玻璃器皿。
4、自酿葡萄酒发酵时间、温度无法控制
一般家庭自酿葡萄酒一个月时间就开始饮用,但是,正常状况下的葡萄酒酿造,白葡萄酒需要3-4个月的发酵时间,红葡萄酒则需要1-2年的发酵时间,而且发酵温度一般状况下不超过20度。而家庭自酿葡萄酒无法保证时间和温度。
5、自酿葡萄酒酚含量较少
至于说到营养成分,据品酒师鉴定,自酿葡萄酒含酚类的物质比较少,和真正的干红葡萄酒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6、自酿葡萄酒隐藏有害物质
自酿葡萄酒中可能隐藏着甲醇和杂醇油,对身体有必须毒副作用,目前家庭自酿葡萄酒还没有除去甲醇和杂醇油的工艺,所以有人喝完自家的葡萄酒后,会出现头痛肚闷的症状。而且,因为硬件不达标,不能够实现全程封闭式消毒生产,自酿葡萄酒也很难到达卫生标准,有可能存在大肠杆菌超标的状况,从而导致肠胃不适。
因此,自酿葡萄酒偶尔喝些还是能够的,但是不适合经常饮用。想要喝了保健、对身体好,还是选取正规厂家生产的瓶装葡萄酒比较好。
总结精选(3):
一、自酿葡萄酒的危害
葡萄是夏秋季节盛产的水果,葡萄具有诸多的营养价值,而且其中的多酚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皮和葡萄籽中,葡萄经过发酵之后产生葡萄酒,里面糖分减少,一些抗氧化物质增多,并且口感更香醇。这也导致了很多人会出现自酿葡萄酒的想法,而此刻进入冬季,自酿葡萄酒早已成熟,所以很多人就开始饮用了,但是在饮用的同时你明白它的危害吗
1.微生物含量多
细菌是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我们不能完全杜绝细菌的存在,自酿葡萄酒也不例外。葡萄在酿制的过程中产生超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的有益于身体,如乳杆菌和片球菌都是最新研究发现的有益菌。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葡萄的发酵也属于一种植物腐败,葡萄一经过腐败菌和病菌的光顾,短时间内就会有变质、变酸现象,从而出现毒素。自酿葡萄酒存在有益菌的同时还存在致病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等,容易引起人体胃肠道中毒。出现腹泻、呕吐、发热和头晕等不良表现。
我们不能否认葡萄的发酵也属于一种植物腐败
2.农药残留
自酿葡萄酒也会出现农药残留,经常吃葡萄的人都会发现葡萄表面会有一层白霜,其实这是葡萄自身分泌的糖醇类物质,也被称为果粉。属于植物天然合成的物质,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是果粉不溶于水,反而在一些有机溶剂中容易溶解,这样导致了农药容易残留在葡萄表面。
一般人购买葡萄多会利用清水简单的清洗,而清水并不能够完全去除葡萄表面的果粉,从而导致农药的残留,危害健康。
3.发酵产生甲醇等有毒物质
如我们上文提到的那位女士,她中毒多是由于葡萄酒中的甲醇引起的,植物在发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甲醇。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壁中内含果胶,而这些果胶多属于半乳糖醛酸聚糖,在发酵过程中,这些聚糖的分子侧链能够被脂化,再在果胶酶类物质的作用下则产生甲醇。
甲醇又被称为木醇或者木精,其也具有酒精的气味,容易挥发,但是十分容易引起人体中毒。服用甲醇超过10毫升就会引起失明,最低致死量为30毫升。另外,甲醇在体内不容易被代谢出来,在体内发生积聚,经过肝肾转化的甲醛、甲酸也具有毒素。所以在喝自酿葡萄酒时,虽然一次没有引起中毒,但不排除长期饮用出现的中毒现象。
甲醇又被称为木醇或者木精,其也具有酒精的气味
二、自酿葡萄酒和工厂葡萄酒的比较
首先,工厂在酿制葡萄酒时会透过前期处理、改良菌类和去甲醇等工艺,这些工艺都降低了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另外,市面上出售的葡萄酒都要经过质检部门的监测,只有合格之后才能售卖。这是一条硬性的规定,从根本上保证了消费者的健康。
其次,自酿葡萄酒受到很多技术条件和人们知识条件的约束,从而在酿制的过程中出现甲醇含量不可控的问题。和工厂比较起来,家中没有去甲醇和除菌的工艺,从而会导致甲醇超标。有相关机构做过检测,发现自酿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超标了50%。
另外,植物的发酵还会出现亚硝酸盐,这也是家庭酿制葡萄酒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工厂出售的却不同,只有亚硝酸盐含量贴合国家规定,才能上市售卖。
所以,葡萄酒还是不适合自己酿制的,不能贪图小便宜,或者有自己做的东西就是好的这种思想。
结语:在我们传统的思想中自制的食物更加健康和安全,但是这种思想不适合用在酿制葡萄酒上。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扬州那位女士和武汉的那位男士都是因为饮用自制葡萄酒而出现了中毒现象,和工厂比较起来自制葡萄酒容易内含有害微生物、甲醇和农药残留,所以不适合饮用。
总结精选(4):
自酿葡萄酒有安全隐患
虽说秋季适量饮用葡萄酒,能开胃健脾、助消化,而杨阿姨自制的葡萄酒表面上看没有什么问题,细细品尝,味道也还不错,但是喝自酿葡萄酒到底安不安全
在家自制的葡萄酒,葡萄酒的酿制方法并不是很正规,酿酒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细菌,如果是大型企业酿造,会全封闭式消毒,但是家庭自制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自酿葡萄酒,一般在卫生方面不能达标,经常存在大肠杆菌超标等状况。
自酿葡萄酒,留意“有毒”!专家认为,自己酿酒无法解决杀菌问题。
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吴天祥博士表示,有人曾将自酿葡萄酒送到检测机构检测发现,许多自酿葡萄酒的配方有超标等问题,一些自酿的酒甚至含“有毒”物质;所以市民在家酿制葡萄酒时,葡萄酒的酿制方法是需要改善的。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高级酿酒师品酒师、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食品营养专家吴天祥介绍说,在家里葡萄酒的酿制方法正确的步骤是:
首先选取没有病害的葡萄原料,一颗颗进行认真清洗后,再把葡萄弄碎后装瓶盖好。
葡萄酒里的酒精是靠其中的糖分在酵母菌作用下产生的,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待葡萄首次自然发酵,再隔6至18天,换罐或换瓶,进行“二次发酵”。
最好使用玻璃材质的广口瓶,第二次发酵时间大约为一个星期,经过静置澄清后的葡萄酒,最好把它装进小瓶储藏饮用。
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葡萄酒在酿制的过程中,不能加水或加酒。吴天祥教授提醒,家庭自酿葡萄酒是,应进行原汁自酿,加水或加酒都是错误做法,同时由于整个过程没有进行完整工业化杀菌,不能控制微生物滋长,很容易发生霉变,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