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自觉形成并遵守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当今社会,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他的素质和礼仪。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自觉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培养四有公民,所以社交礼仪课便顺势而出,不少高校还把它设为必修的基础课程。
一、社交礼仪课内容的变动
高校中的学生学习素养和文化礼仪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可以在社交礼仪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清楚了教学目标后,就可以将所要交给学生的东西进行归纳整理成礼仪概论、穿衣礼仪、见面礼仪、交往礼仪、交谈礼仪、吃饭礼仪等。并且要将儒家文化中的“礼”贯穿于传授社交礼仪的整个过程中。礼不光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精神支柱。然而,我们目前的礼仪教学内容逐渐向国际靠拢,以国际礼仪通则为准,在课堂上也主要讲述西方的礼仪规范,对于中国礼仪的讲解较少,学生能学到的也不多,更谈不上继承、创新和传承了。因此在传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礼仪的历史起源等有关的书籍,如《周礼》、《礼记》等,更方便学生的理解。除去对理论的教学,还要重视在实践上的应用,社交礼仪并不是通过理论就能理解透彻的,更多的还要学生们自身的实践,在任何场合都能处变不惊,举止得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课程开展方式的革新
(一)严格挑选授课老师
老师的严格挑选对于保证社交礼仪的高效性十分关键。虽然现在有很多高校都有这门课程,但是在老师的挑选上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就以笔者在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社交礼仪一直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然而授课的老师却因为专业的不同而有了差异,有新闻专业、中文专业、法学专业、zz专业等;老师的来源也比较广泛,既有本校的老师,也有外聘的老师,还有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源复杂反而让人觉得不够专业。在笔者看来,要想社交礼仪课程能有一个好的发展,首先要在老师的筛选上面下功夫。在现今社会,考取证书是一个既普遍又能得到认可的方式。学校可以规定,教授社交礼仪课的老师,除了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以外,还需要考取国际礼仪培训师资格证。虽然过分的提高要求可能会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但是,总有这个证书,就说明老师经过了严格的礼仪授课培训。
(二)老师集中备课
站在授课老师的角度来看,如果要保证课程的高质量,就需要老师们集中在一起备课。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引发所有参与教师思维的碰撞,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尤其是目前还有专门的社交礼仪专业研究,从事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老师正如笔者所说,专业涉及面很广,术业有专攻,大家聚在一起备课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取精去粕。前段时间,有老师问我对于自己目前从事的教学职业的看法,对于工作是否有倦怠期。我仔细思考并且回想我的日常,我发现并没有这种感觉并且很难产生这样的感觉。正好借题发挥一下,在我看来集体备课能减小老师对于工作的倦怠感。如今,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并且是一桶能给人补充最新营养的水。集中备课的条件下,任何有上进心的老师都不愿在同行面前出丑,不想说陈旧的知识,不愿意被人拖着走,就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追随时代的步伐。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以非常快的速度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例如,在讲社交礼仪课的形态部分,要讲述站姿,一般老师都会把基本的动作进行分开教学,然后再深入的讲一些不良站姿,通过老师自己来讲述和示范,一节课45分钟,大概只能讲这一个知识点。然而通过多媒体来教学,直观的讲解配上图片或者视频里专家的示范,图文并茂,可以极大程度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信息量大并且简单易懂的演示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然而,在许多大专院校,因为没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老师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就有点像给病人看病开药只靠看片子的医生一样,并不会传统的望闻问切,肯定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笔者提议,在社交礼仪课程中,尽量多的利用多媒体为课堂增色,而少的去依赖它减少教学负担。
(四)点面结合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因为实践才是檢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社交礼仪课培养学生们的社交能力,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每堂课的内容中都要点面结合,涉及到实践与理论,并且贯穿整个课堂。比如接待礼仪,点的训练可以有模拟电话、互换名片等,面的训练可以有办公室接待或者用餐接待等情景练习。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维去实践,完成点和面的结合。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授课来评价学生们的行为,做的好与不好,是否标准等等。这种微互动的教学方式比死板的老师单方面讲课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把礼仪规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礼仪喜欢,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除了课堂实践之外,还可以把上课地点延伸至会展中心、签约仪式、接待宾客等。利用与企业的合作来带领学生去企业的具体岗位实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三、考试方法的变革
社交礼仪课程主要是以实践为重,考试不仅是为了检测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检验学生们的基本人文素养与礼貌修养,考验他们是否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了,考验他们是否具备现代高校学生应当拥有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修养。很明显,传统的纸质试卷的考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检验的目的了,所以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变革。下面三种考核方式是笔者研究并且实践后,发现的效果较好的考核方式。
(一)场景测试题
场景测试题是一种笔试考试。题目是用文字进行的场景描述,整个场景要包含无数个礼仪类型,比如个人礼仪、接待礼仪等等。学生要通过卷面上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场景,并且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答题。整个考试过程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随机抽取题目,给一定的时间审题、理解、探讨后,再进行单独的答题。
(二)情景面试题
情景面试题是从场景测试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情景式的教学是指编造一些包含真实事件或是真是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在情景面试题环节,笔者认为可以设置多个环境,供学生随机挑选。比如:餐桌礼仪、接待礼仪等,学生自觉将场景布置好,方便考生在考试中真情实感,身心投入的表现出来。在考试期间要注意自己的礼仪规范。老师在考核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并且记录学生的优缺点,严格的评分,在考试后一并反馈给学生。
(三)礼仪小品表演
这里的小品就是指简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形式,小品要求表演者语言清晰、体态自然、尽可能的理解和表现所表演的角色。因此,礼仪小品就是要求表演内容与礼仪相关联。学生可以由2到6人自由结合,在考试前的一周进行准备,小组统一意见后以礼仪的若干章节为基础,自己创作小品,自编自演,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内。老师可以根据小品所表现的内容,学生的表演情况来给学生评分,最后的分数便是考核成绩。这样小型的表演,能够让学生们清楚的知道正确与错误的礼仪规范之间的区别,已经错误的礼仪产生的不良后果,不仅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的热情度,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的使用正确的社交礼仪。
总之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人们在交往中十分看中礼仪,好的礼仪规范和修养能够让刚毕业的高校生在初入社会时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去公司面试时的良好表现,与人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等。我国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主,传承我国文化中的精髓,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变革礼仪傳承的形式,让礼仪课程在我国更加广泛且高效的开展,将礼仪课程能够产生的好的影响带给全国高等院校的学生,让整个社会更加文明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