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中的规则培训方案

发布时间:2022-09-29 12:33:55

设计意图:

对于入职期教师来说,如何建立活而不乱的班级常规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由于入职期教师缺乏对建立常规与幼个自由活动两者间关系的认识,易导致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难以寻求两者间的平衡。为此通过一系列取材于教育一线典型的常规培养案例,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呈现于入职期教师的眼前,在与情境的互动中,体验孩子在形成规则意识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从而让教师警醒、顿悟,习得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策略,明晰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培训目的:

    1. 了解自由与规则的概念、两者间的关系及具体实施方法。

2.能积极参与互动游戏,并大胆表达个人见解。

3.体会孩子在某一事件中的心境,近而有所顿悟。

培训准备:

1. 贴近入职期教师工作实际的案例若干。

2. 梳理每个案例的深刻含义。

3. 情景再现所需道具:书、椅子、笔记本电脑、

培训步骤:

    一、讨论活动

1.话题:为什么要有规则?

2.思考:

你在这次学习中想得到什么?

建立规则的意义是什么?

目的:学习是有目的、满足个人需求的一种获取知识、经验的活动。当学习者带着清晰的学习目的开启学习之旅后,方能把握一切有帮于实现学习目的的机会,捕捉相关信息,进而主动梳理、整合、加工,从而形成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

3.案例:红绿灯

当一个交通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发生故障后,道路上通常会出现什么情况?(所有的车都按自己的意愿行驶,互不相让,导致交通严重堵塞)试想,一个没有了交通信号灯的城市,它的交通秩序就会被打破,所有的车辆将失去自由行驶的权力。而信号灯作为一种规则,起到了约束行人与司机行为的作用,而在这样一种有序的状态下,才能确保行人与司机相对的自由权限。

4.情景再现

主题:上课迟到

流程:

*培训者明确要求:进教室迟到,要上交电脑。

*现场请一位教师扮演一位上课迟到的学生,手里拎着手提电脑。从门外跑进教室。培训者只用眼睛看着对方,不说话。过会,改为训斥。

分享体验感受

*当培训者用眼睛看着迟到者时,通常对方会自责、内疚,而当迟到者被训斥时,因自我尊严被剥夺,既会产生无所谓的心理。

*因为手提电脑对自己非常重要,是学习与工作都不能缺少的必备用品,如果因迟到上交,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动力驱使自己千万不要迟到。

启示:用最怕失去的东西作为惩罚,是增强他人积极驱动力的最好方法。

4.小结:规则是对人行为的正确导向,只有当规则建立后,才能享受自由。这个自由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一种“自由”。要建立真正的秩序,维护每人的权力,建立社会秩序,规则是会的进步。拥有规则必须对自己负责任,规则可以保护人类,减少伤害的发生。

二、自由篇

(一)自由的概念

1.概念:一人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制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亦常被称为“人个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状态。

2.情景再现

请一位教师扮演一个不坐座位的孩子,培训者上前安抚、劝戒。

分享感受:最终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坐下来的。

分析:在对孩子进行劝戒、安抚的过程中,教师与孩子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强制关系。而如能事前作到明确要求,制定好规则,就不会有冲突发生。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3.巩固概念

提问:“自由”的定义是什么?

(二)教育中自由的含义

 1.含义:自我尊严不受侵害,自己对自我的体验。

 2.情境再现

请一位教师与培训者对视,培训者手指教师什么也不说,对视1分钟。

分享感受

分析:当自己被人无声的指责时,内心会有一种畏缩、委屈、愤怒等多种情绪体验。自我尊严感是一种存在感,当别人指责自己时,尽管会感到不舒服,但存在感始终在。特别是没有了存在感,深感自己的渺小

三、实操演练

(一)案例1

1.事件:一个孩子不断要玩电子产品,看完电视后玩电脑,电脑玩完玩手机,玩完了手机再玩学习机。

2.讨论: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母亲你会如何做?

目的:检视教师是否能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规则来避免冲突发生。

3.措施:

与孩子协商规则:每天看1-2盘碟片,每次半每

小时,与电视保持3米远,看完后自己关闭电视。

成人需与孩子确认:你确定这样做吗?(这表现出成人与孩子间的相互尊重)

如果孩子看完两盘碟片后还要看,成人可说:我

理解你的感受,但这是我们之前说好的事。你可以哭,我理解。(表现出成人尊重孩子的情绪渲泄。

(二)案例2

1.事件:两个孩子来回打斗,成人如何解决?

2.措施:

成人建议孩子换一个游戏玩,这是英雄主义的游戏不可以存在,会对彼此造成伤害。因为孩子间往往是由玩着打闹,发展成真打。

3.事件进一步发展:两个孩子打闹玩后,相互推卸责任,在老师那里告状,寻求支持

4.措施:

请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们2个谁先说?

请告诉我细节。

你们彼此碰触对方身体有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请打人者向对方道歉,教师并向受害者说:他打人老师会处理的。

你打他了,这也是粗鲁的行为,你也应向对方道歉。

下一次你们要知道再与同伴玩时,要学会邀请同伴。

如果一方邀请另一方玩时遭拒而哭闹,教师引导:你要尊重对方的选择,他有权对你说“不”,而你也同样有权拒绝别人的请求。

5.梳理流程

第一步:明确粗鲁的行为不可以

第二步:请当事人陈述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建立关系需得到别人的同意

第四步:尊重别人说“不”

第五步:有得利说“不”

6.提升经验

规则的核心:粗鲁、粗俗的行为不可有

产生纠纷时,先照顾孩子的情绪,既先倾听孩子的陈述。

标准语言:请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谁先说?

听完一个陈述,再听另一个人的陈述,并反问孩子:事情是这样的吗?

剥离事件内容

打人都是粗野的行为

(三)案例3

1.事件:同伴间互相威胁,如果你不给我玩具玩,我就让别人不跟你玩。

2.措施:

对于4-6岁幼儿的解决方案

培训者演示:我们是不是好朋友,与你要的这个玩具没有关系,你在威胁我,请你尊重我的选择。

对于小托班幼儿

 培训者站在手持玩具的教师身边演示:你告诉他这是你的东西,请你尊重我。接下来,培训者拉着遭到拒绝的老师身边说:这是她的玩具,请你尊重她的决定。

启示:物的归属感应从小建立,而分享的核心是要学会抉择,不是强制的分享。

四、 基本规则

(一)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1.情景再现

由两位老师配合演示互抢一本书,一个抢到了书,另一个则哭;培训者扮演老师。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阅读更多文秘知识,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范文频道。
喜欢范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