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局在全区就业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发布时间:2019-08-13 05:43:55

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近8000名青年农民在珠三角、山东、北京、新疆、长三角、省内等地区的企业转移就业,比十五末增长两倍多。我们在每年的“春风行动”期间,积极引导乡镇与企业对接,为群众进城务工明确方向;同时在全县村级聘请劳务联络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一线作用,畅通信息渠道,确保了就业用工信息的及时传达;组织劳务经纪人代表、乡镇领导代表、劳务联络员等前往长三角、新疆、西藏等地区考察学习,让大家在考察中增长见识,学习中拓展思路,掌握了省外劳务市场和企业用工情况,为做好进城务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是小额担保贷款成为群众增收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县积极筹措担保基金,通过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为进一步发挥小额贷款促进就业创业的作用,我们把小额贷款和创业培训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提供各类创业项目、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措施,加强了对创业人员的服务工作,使贷款资金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自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94万元,重点扶持从事拉面、桃园餐饮、农家乐、铁件加工、交通运输、商贸、劳务经纪人等优势行业的455户创业能人实现了自主创业,共带动余人实现稳定就业,形成了资金扶持就业、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机制。
二、“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今年的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继续按照“西扩东进”的方略和“六做”的劳务输出重点,全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拓展劳务输出渠道,完善多层次培训体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措施,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到2015年,计划累计劳务输出达到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创收亿元以上,比“xxx”期间累计增加112%,2015年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800元以上,比“xxx”末增加182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以上。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年内计划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亿元,使劳务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打算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未雨绸缪,提前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协调服务工作。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我们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购票难的问题,积极与铁路部门联系协调,对近期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统计调查,尽力为他们做好购票服务工作。尤其是对赴疆务工人员,要求各乡镇提前宣传发动、精心谋划、对本乡镇到新疆务工的人员进行报名登记,就业部门统一为群众购票,并负担部分交通费用,确保赴疆务工人员购票省心、走得顺心。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
二是整合资源,积极为赴疆务工人员排忧解难。为进一步做好对赴疆务工人员的后续服务工作,针对以往新疆各办事处协调不够、人员分散、服务滞后的情况,计划年内整合乌鲁木齐、哈密、库尔勒三个办事处资源,在离乌鲁木齐和飞机场近、交通便利、企业用工需求大的新疆昌吉州成立民和县驻新疆办事处,达到有办公场所、有工作人员、有办公经费、有办公设备、有法律顾问的标准,使办事处更好地在化解矛盾、调处劳资工伤纠纷、解决困难问题、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积极为群众提供采棉、企业用工等方面的信息,全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把民和县近年来在壮大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一些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xxx”期间劳务经济取得的成效。
“xxx”期间,民和县按照 “西扩东进”方略和“做强金秋采棉、做大西藏务工、做细进京务工、做响长三角地区、做精拉面经济、做好就地务工”的劳务输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措施,劳务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县共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亿元。其中,转移输出万人(次),比“十五”末增%,实现劳务收入亿元,比“十五”末增%。

      


一是“金秋采棉”成为群众增收的新途径。五年来,我县按照“政府引导、经纪人组织、群众自愿、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不断做大做强“金秋采棉”。截至,全县累计输送采棉工万人次,采棉创收亿元。特别是在省地就业部门的直接安排部署下,我们组织全县部分村级联络员、采棉经纪人前往新疆库尔勒、石河子等地区进行对接洽谈,改变了“产棉团场到民和对接找人”为“民和人到新疆掌握采棉信息”的模式,掌握了棉花长势、采棉时间、采棉价格及各产棉团场的优惠政策,直接与新疆建设兵团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洽谈,签订用工协议,为进一步做好“金秋采棉”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群众采棉收入达到亿元,比增加%,创历年新高,比增长8300万元,增长倍。呈现出政府引导有力、组织输送有序、能人带动明显、务工领域拓宽、输出规模扩大、品牌效益凸显、劳务收入增加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是西藏务工成为群众增收的“金窝子”。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藏地区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县越来越多的群众前往西藏务工挣钱,主要从事粮油水泥销售、摩托车农机维修销售、木材、土产品药材销售、百货销售,采矿、建筑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常年在西藏地区的务工人员近1万人以上,务工人员年均劳务收入在万元左右,加上季节性务工人员,仅西藏地区年均实现劳务收入2亿多元,成为我县群众务工的重点区域之一。根据西藏创业人员的要求,我们向海东行署领导建议在拉萨市成立地区级办事处,得到了海东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做出了整合各县驻藏办事处,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在拉萨市成立海东地区劳务办事处的决定。海东地委委员、民和县委书记赵雄同志亲临办事处揭牌仪式,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注,地区驻拉萨办事处的成立为全区在西藏地区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技能培训成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五年来,我们立足市场用工需求,依托18家教学设备全、师资力量强的培训基地,先后开展了机动车驾驶、电焊、建筑等26个工种的培训,不断强化措施,注重培训质量,起到了“培训促进就业、就业助培训”的作用。截至,全县累计投入培训资金2225万元,培训农民万人,培训转移率在85%以上。其中:阳光工程培训25173人,进城务工培训22586人,初高中生培训5835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7900人,创业培训741人,其它培训2163人。据调查,参加培训人员的务工收入比普通人员要高元左右,技能培训在劳务输出中发挥了提高农民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扩大转移规模、促进农民增收、拓展转移领域的推动作用
四是劳务经纪人协会架起农民增收的“金桥梁”。五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措施,积极促进劳务经纪人队伍的健康发展,使劳务经纪人在全县的劳务输出工作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自县上成立了劳务经纪人协会以来,全县22个乡镇也先后成立了劳务经纪人分会,形成了县协会、乡镇分会和经纪人三级劳务输出联动体系,使劳务经纪人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县上根据工作情况给乡镇分会落实工作经费,加强对他们的综合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他们的法制意识,并高度重视经纪人队伍的培养,全力为他们提供政策、法律、务工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使全县劳务经纪人队伍得到迅速发展。截至,全县劳务经纪人队伍达到2200余人,比增加1600人,累计带动输出万人次,占输出总量的%,实现劳务收入亿元,占劳务收入总量的45%。

阅读更多演讲稿,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范文频道。
喜欢范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