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集
密林中,李昌善边走边进入往日战争的回忆,直到几所文物队帐篷出现在眼前。专家们正在清理着墨水瓶、茶叶筒、铅笔头、镐头等等遗迹,睹物思人,李昌善老泪纵横。回家后李昌善患了重感冒,永强请安永默来家里帮姥爷诊治。得知安永默可能要离开顶子村,两位老人再三劝说,希望贞淑和永默两人能够考虑组成一个新的家庭。顺玉为了更好地练习声乐,在杨彦文的帮助下,来到群文馆工作。延边广播电台编辑部总编室,朴胜述接到一个重要电话,是医院里的韩基燮让人打过来的。医院病房里,韩基燮认为自己患病将不久人世,他希望朴胜述能抽时间来,自己口述往事和回忆,想请他做纪录。朴胜述心情忐忑,回到电台后向领导征求了对这件事的意见。朴胜述思想很有负担,在编辑室有些神不守舍,回到家中吃不下饭。光植和顺玉发现爸爸有些异样。朴胜述说出了自己最终下的决心,他决定告病回乡,索性到海兰村去,继续当好自己的乡村中学教师。他说自己过去喜欢写诗,一直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写写自己热爱的故乡和生活。但是到了城市并不快活,特别是面对这样复杂的斗争,有些不适应。光植有些激动,率直地认为爸爸是回避生活,有些过于消极。顺玉理解爸爸的选择,说不管无论如何,她都和爸爸站在一起。朴胜述给韩基燮写了一封短信,深表歉意,说自己不能完成重托。次日,光植带着朴胜述的信去找韩基燮。看到了韩基燮的沉思,为了不让韩基燮失望,说自己的学历是高中毕业,不知能不能承记录录的任务。韩基燮没有答应,他鼓励光植怀有远大理想,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时代的进步联系起来,成为朝鲜族的优秀青年。朴胜述回到了海兰江畔的乡村中学。又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一晃七八年过去了,永强已经成为海兰江大学的一名大学生。
第20集
永强带着女友陈晶去见顺玉姐姐和光植哥哥,带着蛋糕为顺玉的小儿子权尚燮过5岁生日。那天刚好光植拿到了电大毕业证书,双喜临门,全家非常高兴。永强提出想利用五一假期,带着陈晶去见妈妈贞淑和爷爷、奶奶。光植说刚好有便车可以带他们去黄松甸顶子村。陈晶主动去找顺玉,向她学习朝鲜族的礼仪。两人聊天才发现,陈晶的哥哥正是当年在延边插队的知青陈小雨。两个人敞开心扉,陈晶更是大方地说出自己喜欢李永强的原因,觉得他是长白山的男子汉。几天后,陈晶和永强跟着光植去黄松甸顶子村。李昌善已是70多岁了,他和尹明月都在活动室看九寸的黑白电视,电视播出州委州政府表彰勤劳致富的100名先进人物的的新闻。永强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院落,贞淑出门迎上来,两人相拥。李昌善、尹明月看到孙子回来,非常兴奋,左看右看不够。陈晶换上了顺玉送给她的白色朝鲜族衣裙,格外秀丽。她学着李昌善的样子,劈起柴来。晚饭上,陈晶提出要和永强接家里的长辈们去上海看看,大家沉默了。贞淑悄悄问儿子,责怪他没跟家里通知,就领来了女朋友。第二天一大早,李昌善带着永强去山林里,他的话里很有用意,说永强是大山的孩子,有些秉性形成了就很难改。李昌善说自己一辈子喜欢大山,是谁也改不了的。永强返校,临走前建议李昌善在山区试验大棚种植人参,让黄松甸山区尽快脱贫致富。
第21集
许钰英突然来找顺玉,告诉她自己已经和郑禄洙离婚,很羡慕顺玉家里的温馨。两人久别重逢,聊起了许多过往,许钰英认为用情感改造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她已经调往艺术学院。许钰英给顺玉带来了卢老师的消息,并动员她和以前的同学一起,回学校看望老师。海兰江“农村勤劳致富广播表彰大会”上,有人提出建立农贸市场,卖新鲜蔬菜。金仁俊的愿望很实在,就是给家里盖个大瓦房,得到大家的赞同。回到家后,金仁俊有些后悔,女婿朴胜述大力支持岳父的想法。为了完成金仁俊的心愿,朴胜述和明淑商量着,准备发动全家的力量,集资盖房。顺玉和光植两人拿出全部的积蓄,资助姥爷家里的新房。顺玉想的很多,想把积蓄平分给各家长辈,让他们尽快都住上新房。光植安慰着顺玉,让她专心去学校教舞蹈。金家的“上梁礼”正在举行,全家人穿上新衣庆祝。邻近毕业,李永强为了自己没有为家里的新房出力而懊恼,陈晶鼓励他努力找份好的工作,报答家里对他的养育。李昌善围着自己的茅草房转悠、思量,决定认一把落后,自己家暂时就不盖新房了。第二天一大早,李昌善让尹明月教给贞淑一沓钱,要她拿给亲家金仁俊。贞淑想拒绝,李昌善出口言重,贞淑流着泪,一番倾诉很是真挚。顶子村活动室,村长号召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艺校舞蹈室里,昔日的同学们一起和卢老师相聚,他们在鼓点的节奏中,重新舞起来。